在甲乙两艘遮蔽门窗的船上,分别观察到小球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小球原静止在光滑水平桌面中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船向左做匀速运动,乙船静止
B.甲船向右做匀速运动,乙船静止
C.甲船可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乙船可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黄石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耗持续增长,所以开发新能源已成为全世界的重要课题,下列关于能源及其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而核能、风能、水能、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
B.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相比,风能、水能、太阳能具有清洁环保的优点;
C.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已建成了利用核聚变能量发电的核电站;
D.因为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是守恒的,所以能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浙江金华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小明找来大小不同的铝块进行实验,
(1)图甲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使用托盘天平的情景,他的操作错误的是 。
(2)改正错误后,小明正确操作,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铝块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为 克/厘米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浙江嘉兴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将乒乓球放置于吹风机出风口的正上方,球会悬在空中。若将乒乓球稍微右移,放手后乒乓球将会( )
A.停在右边 B. 回到正上方 C. 往下掉落 D. 向右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浙江杭州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6分)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0.4s。在某次试验中,该志愿者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则经过 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在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9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 s。由此研究可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 。(选填“变快”、“变慢”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天津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6分)小明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猜想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准备了如下实验器材:一个带挂钩的木块(重6N)、两个砝码(每个重5N)、一块长木板和一个弹簧测力计。所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在验证猜想一时,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木块上分别放置一个和两个砝码,按上述操作再做两次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 压力/N | 测力计的示数/N | 滑动摩擦力/N |
1 | 6 | 1.8 | |
2 | 11 | 3.3 | |
3 | 16 | 4.8 |
(1)请将表中空格部分填写完整;
(2)结合实验过程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3)为了验证猜想二,还需增加的实验器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天津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在水平地面上,用50N的力沿水平方向拉着重为100N的小车前进4m,拉力做功为 J,重力做功为 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广安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计算题
如图所示,小明用滑轮组提升重为640N的物体A,当物体A完全在水面下被匀速提升的过程中,物体A所受浮力为80N,已知小明自身的重为600N,动滑轮重为120N,不计绳重、滑轮与轴的摩擦以及水的阻力,求:(g取l0N/kg)
(1)物体A密度为多少?
(2)小明对绳子竖直向下的拉力大小为多少?
(3)小明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吉林长春卷)物理(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电路中A.b是电表,闭合开关要使两灯发光,则 ( )
A.a是电压表,b是电流表 B.A.b都是电压表
C.a是电流表,b是电压表 D.A.b都是电流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