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后,滑动变阻器滑片P自b向a移动的过程中(  )
A.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
B.电压表V2的示数变大
C.电压表V1的示数与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不变
D.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大

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V1测R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R1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R2两端的电压变化,利用欧姆定律结合R1的阻值判断电压表V1的示数与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的变化,根据P=UI判断电路消耗总功率的变化.

解答 解: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V1测R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A、闭合开关S后,滑动变阻器滑片P自b向a移动的过程中,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由I=$\frac{U}{R}$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故A错误;
B、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由U=IR可知,R1两端的电压变小,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且电源电压恒定,
所以,R2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V2的示数变大,故B正确;
C、由R=$\frac{U}{I}$可知,电压表V1的示数与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等于R1的阻值,
所以,电压表V1的示数与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不变,故C正确;
D、由P=UI可知,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电路串并联的辨别和电表所测电路元件的判断,要明确电压表V1的示数与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的意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图是乒乓球在空中飞行的轨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左侧空气流速慢B.两侧空气流速相同
C.左侧空气流速快D.不断改变旋转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柴油机和汽油机的工作过程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2013年6月,全国车用柴油机产销分别完成261403台和282344台,玉柴、潍柴、中国一汽、全柴、江铃控股稳居产销量前五位.若一台采油机中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了10×107J的热量,损失了5.8×107J热量,该柴油机的效率为(  )
A.30%B.42%C.58%D.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灯泡上标有“6V 6W”字样,测得该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现把灯泡接入如图(乙)所示的电路中,若电路电压为10V不变,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15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灯泡正常发光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V
B.当电流表示数为0.4时,电压表的示数为7.5V
C.灯泡的电阻值随电压表的示数的增大而增大
D.为了保证电路安全,整个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为6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小冉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到如下器材:分度值为0.1N的弹簧测力计、底面积为5cm2、高度为6cm的实心圆柱体铜块、相同的大烧杯若干、水、密度未知的某种液体、细线等.

(1)小冉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A步骤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7N;用弹簧测力计挂着铜块缓慢地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步骤如图B、C、D、E、F所示(液体均未溢出),并将其示数记录在表中:
实验步骤BCDEF
弹簧测力计示数/N2.62.52.42.42.3
(2)在实验步骤B中铜块所受浮力F=0.1N.
(3)分析实验步骤A、B、C、D,可以说明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分析实验步骤A、E、F,可以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4)小冉用表格中的数据算出了某种液体的密度是1.3g/cm3(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还算出了步骤B中铜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200Pa,并发现步骤B、C、D中铜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选填“增大”或“减小”).
(5)小冉在步骤B的基础上继续探究:保持铜块下表面所处的位置不变,把弹簧测力计的拉环固定在铁架台上,缓慢向烧杯内加水,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减小(选填“增大”或“减小”);当所加水使铜块刚好浸没时(水未溢出),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增加了420Pa.(已知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减少0.1N,弹簧的长度就缩短0.1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霜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受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霜是由水蒸气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形成霜的物态变化是凝华.
(2)小红由短文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空气湿润和气温在0℃以下.
(3)小明为了验证小红的猜想,做了如下实验:
从冰箱中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如图所示,下面是某同学做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斜面的倾斜角度的关系”;实验时,得到如表实验数据.

斜面与水平面夹角小车的重力G/N斜面的粗糙程度斜面的高度h/m沿斜面拉力F/N斜面长S/m有用功
W/J
总功
W/J
机械效率%
20°2.1玻璃面0.090.60.50.1890.3063
30°2.1玻璃面0.211.10.50.4410.5580.2
45°2.1玻璃面0.361.80.5
45°2.1棉布面0.362.00.50.7561.0075.6
(1)此探究实验是采用了控制变量的物理研究方法.
(2)如表中空格的数据应是:有用功0.756J,总功0.9J,机械效率84%.
(3)请你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得出要探究的实验结论:
结论一:斜面的光滑程度相同时,斜面的倾斜角度越大(小),机械效率越高(低).结论二:斜面的倾斜角度相同时,斜面的表面越粗糙(光滑),机械效率越低(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