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4.一张平放在桌面上的试卷对桌面的压强最接近(  )
A.1000帕B.100帕C.10帕D.1帕

分析 估测出一张试卷的质量和面积,根据G=mg求出试卷的重力即为压力,根据p=$\frac{F}{S}$求出压强.

解答 解:一张试卷的质量约为m=10g=0.01kg,面积约为S=1000cm2=0.1m2
试卷对桌面的压力:
F=G=mg=0.01kg×10N/kg=0.1N,
试卷对桌面的压强:
p=$\frac{F}{S}$=$\frac{0.1N}{0.1{m}^{2}}$=1Pa.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压强的估算,会估测一张试卷的质量和面积是关键,要注意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对平均速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可以求它的平均速度
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C.平均速度可以测量
D.100m比赛过程中,最先到达终点的选手平均速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把一杯酒精倒掉一半,则剩下的酒精(  )
A.比热容不变,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B.比热容和热值、密度均不变
C.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热值不变,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D.比热容和热值,密度均变为原来的一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一太阳能热水器装有100kg的水,经过一段时间后,水温从20℃升高到80℃.则水吸收的热量为2.52×107J,这是通过热传递来增加水的内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印度洋发生海底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几十万人遇难.巨大的灾难过后,国际上加强了对海啸预警系统的研究和建设.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已知次声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700m/s.若某次海啸发生的位置到最近的陆地的距离是340km,海浪推进的速度是200m/s,则从岸上仪器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到海啸巨浪登岸的时间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所示,他们在常温下将横截面积、长度不同的各种电阻丝接入电路的AB两点间,同时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流、电压,计算出相应的电阻值,将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表一 铁丝
实验序号横截面积S(毫米2长度l(米)电阻R(欧)
10.21.00.09
20.22.00.18
30.22.00.18
40.11.00.18
50.34.50.27
60.42.00.09
表二 康铜丝
实验
序号
横截面积S
(毫米2
长度l(米)电阻R
(欧)
70.11.05
80.21.02.5
90.34.57.5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6或7与8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常温下,导体的材料、长度相同,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8或4与7或5与9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常温下,导体的横截面积、长度相同,材料不同,电阻不同,且铜丝的电阻比康铜丝的小.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的相关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常温下,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正比.
④在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的相关数据时,该小组同学发现同种材料的导体,在常温下,其电阻与横截面积乘积跟长度的比值是一个定值.他们向老师请教这个问题,老师建议他们去课本上找找看答案.在课本上,他们发现了如下的一张表格:
表三   长为1米、横截面积为1毫米2的不同材料的金属丝在常温下的电阻值
0.016欧
0.018欧
0.099欧
康铜
镍铬合金1.09~1.12欧
⑤请根据表二的数据计算表三中空缺部分的数据0.5.
⑥试依据表三的数据及你的生活经验判断铜更适合作为导线的材料,理由是电阻率小,价格适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是某种“呼气式酒精测试仪”的原理简图,其中R2为定值电阻,R1是酒精气体传感器,其电阻随酒精气体浓度增大而减小,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酒精浓度越高,电压表示数越大
B.酒精浓度越低,电流表示数越小
C.酒精浓度越高,电源电压与电流表示数比值越大
D.酒精浓度越低,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比值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若无人机从某海监基地起飞赴钓鱼岛巡逻,已知该无人机巡航速度为500km/h,巡航时间为10h,海监基地距钓鱼岛约400km.求:
①该无人机的最大航程.
②该无人机需要飞行多长时间才能到达钓鱼岛上空:
③为了使无人机安全返回海监基地,它在钓鱼岛上空巡航的最长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同学做探究光的反射特点实验.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在纸板上描出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并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改变光的入射角度,重复实验步骤.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C
A.光能否发生反射?B.光线是否沿直线传播?
C.反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D.光是否只能在镜面上反射?
(2)将ON右侧纸板向后折,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是因为:D
A.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不在同一平面内
B.这时已经没有反射光线了
C.这时发生的是漫反射,反射光向四面八方各个方向散出去了
D.反射光仍在原来的位置上,没有随纸板向后折
(3)在实验中用激光笔紧贴白色纸板向镜面射出光束,这样做是为了在白纸板上清晰地显示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4)小明在实验时,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将反射光线与反射面(或镜面)的夹角作为反射角.
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
115°75°
230°60°
345°45°
(5)如图二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入射角α15°30°45°60°
反射角β15°30°45°60°
折射角γ11.3°22.1°35.4°40.9°
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