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右图所示,是一条经水面反射后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其入射光线及与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解析】因为反射光线在水中,所以入射光线也在水中,并且反射角跟入射角相等,因为入射光线在水中,所以折射光线在空气中,并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8年九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复习第十八章 综合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两个灯泡L1、L2阻值分别为6Ω和10Ω,闭合开关后的现象是( )

A. 通过两灯泡的电流I1:I2=3:5

B. 灯泡两端的电压U1:U2=3:5

C. 灯泡的电功率P1:P2=5:3

D. 灯泡L1比L2暗

AB 【解析】试题分析: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它们两端的电压关系,根据欧姆定律可知两者的电流关系,根据P=UI可知两灯泡功率之间的关系,利用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判断亮暗关系. 【解析】 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并联,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灯泡两端的电压U1:U2=1:1,故B不正确; ∵I=, ∴通过两灯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第17章电磁波和现代通讯单元测试卷 题型:综合题

(题文)电 磁 炉

电能作为一种清洁和便宜的能源在人们的生活中日益得到广泛的使用.利用电能的炊具有电炉、电饭锅、电水壶、电烤箱、微波炉、电磁炉(如图)等.它们的工作原理有所不同,电炉、电饭锅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在电炉丝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效率较低;微波炉利用磁控管将电能转化为微波辐射能,微波辐射引起食物内部的水分子振动摩擦,从而产生热量,效率较高但用途较少;而电磁炉作为高效安全而用途广泛的厨房家电广泛走进人们的生活.

电磁灶是现代家庭烹饪食物的先进电子炊具,使用非常方便,可用来进行煮、炸、煎、蒸、炒等各种烹调操作.并且有效率高、体积小、无明火、无烟尘、重量轻、噪音小、省电节能、不污染环境、安全卫生的特点,烹饪时加热均匀、能较好地保持食物的色、香、味和营养素,是实现厨房现代化不可缺少的新型电子炊具.电磁灶的功率一般在700﹣1800W左右.

电磁炉是采用磁场感应涡流加热原理,利用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当磁场内的磁力线通过含铁质锅底部时,即会产生无数的小涡流,使锅体本身自行高速发热,然后再加热锅内食物. 电磁炉工作时产生的电磁波,完全被线圈底部的屏蔽层和顶板上的含铁质锅所吸收,不会泄漏,对人体健康绝对无危害.

实用电磁炉时,锅具一般要求是铁磁性的材料,如铁锅,不锈钢锅,搪瓷锅.因为锅具要接受电磁炉的磁力线切割,所以,要求锅底是平的.又因为锅底的大小会影响磁力线的强弱,进而影响到电磁炉内部控制电路的取样值,所以,对锅底的大小也是有一定要求的.就目前来说,只要符合上述对锅具的要求,大多电磁炉的锅都能通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使用电磁炉加热食物时,电磁炉加热食物过程中消耗电能转化为________;

(2)电磁炉采用感应电流(涡流)的加热原理,是通过电子线路产生交变磁场,把铁锅放在炉面上时,在铁锅底部产生交变的电流.它具有升温快、效率高、体积小、安全性好等优点.下列关于电磁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电磁炉面板可采用陶瓷材料,发热部分为铁锅底部

B.电磁炉可以用陶瓷器皿作为锅具对食品加热

C.可以通过改变电子线路的频率来改变电磁炉的功率

D.电磁炉面板可采用金属材料,通过面板发热加热锅内食品

(3)写出电磁炉在使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2个物理知识______(只写名称不写内容例如:电流的磁效应)

内能 AC 电流的磁效应、电流的热效应 【解析】(1)由于锅体产生电流,由于电流的热效应而产生热量,所以热量是由锅传给炉,是电能转化为内能; (2)电磁炉的上表面如果用金属材料制成,使用电磁炉时,上表面材料发生电磁感应要损失电能,电磁炉面板要用绝缘材料制作,发热部分为铁锅底部,故A正确,故B错误;锅体中涡流的强弱与磁场变化的频率有关,故C正确;电磁炉产生变化的电磁场,导致加热锅底出现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第17章电磁波和现代通讯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关于无线电传输中使用的长波、中波和短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短波的波速较大 B. 它们的频率相同

C. 它们的波速相同 D. 长波的频率较高

C 【解析】试题分析:长波、中波和短波都属于电磁波,波速相同.由公式c=λf可知,电磁波的波速一定,频率与波长成反比,波长最长的频率最低. 【解析】 长波、中波和短波都属于电磁波,电磁波的波速是相同的.长波的波长最长,但它的频率最低. 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2018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光现象 单元检测题 题型:实验题

小丽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放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丽选择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应用了________(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替代法”);

(2)小丽在A侧观察到A的像是光的______现象,看到蜡烛B是光的______现象;

(3)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小丽最好在_______(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4)在确定蜡烛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____(填“A”或“B”)侧观察;小丽同学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 合,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替代法 反射 折射 较暗 A 玻璃板没有垂直于桌面放置 【解析】解答:(1)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B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既用蜡烛B来替代蜡烛A的像,这里应用了等效替代法。(2)在实验过程中小丽在A侧观察到A的像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透过玻璃板看到蜡烛B是光的折射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2018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光现象 单元检测题 题型:填空题

某同学离平面镜4 m,像和他之间的距离是_____,当他以1 m/s的速度向平面镜走近时,那么像的移动速度是______,这时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将______,而他看到的是____(填“虚”或“实”)像。

8 m 1 m/s 不变 虚 【解析】解答: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所以,由他到平面镜的距离为4m可得,镜中所成的像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4m,则相距像与他之间的距离为4m×2=8m;由他以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运动,像也以1m/s的速度远离镜面;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无关,所以像的大小将不会改变。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他在平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2018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光现象 单元检测题 题型:null

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影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

B. 玻璃幕墙发射的光会“晃”着人们的眼睛,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

C. 小芳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2m

D. “海市蜃楼”的形成,是由于发生了折射

B 【解析】影子的形成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A正确;玻璃幕墙晃眼是由于发生了镜面反射造成的,故B错;平面所成的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小芳离镜面1m,则像离镜面也是1m,故C正确;海市蜃楼的形成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正确;应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2018学年陕西省八年级人教版第一学期阶段综合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A. 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 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 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D. 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C 【解析】试题分析:不塞瓶塞时声音通过空气向外传播,塞上瓶塞时声音通过瓶塞向外传播,探究的是固体传声和气体传声,A选项设计不合理;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没有控制距离的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B选项设计不合理;完好的瓶胆夹壁中都是真空的,漏气的瓶胆不是真空的,可以验证真空能否传声,C选项设计合理;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没有控制声音响度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 单元综合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质量是1.5×106mg的物体,可能是( )

A. 一粒沙子 B. 一头牛 C. 一只鸡 D. 一只鸡蛋

C 【解析】1.5×106mg=1.5kg.一粒沙子的质量在20g=0.02kg以上,一头牛的质量在200kg左右,一只鸡的质量在2kg左右,一只鸡蛋的质量在60g左右。所以一只鸡的质量最接近于1.5kg.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