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9.自行车坐垫设计成马鞍形,这是通过增大人体与坐垫的接触面积来减小压强.看电视时,人们可以通过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调控电视机.

分析 (1)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小,压强越小.
(2)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红外线是不可见光,有热效应,穿透能力强.

解答 解:人坐在马鞍型的自行车坐垫上,压力一定,受力面积增大,减小了车垫对臀部的压强,臀部感到比较舒服.
据课本知识可知,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故答案为:减小;红外线.

点评 该题考查了减小压强方法的判断和红外线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在沸腾的过程中,液体的温度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所示,小明站在电梯上随电梯匀速上升,设O点为小明的重心,请画出小明所受力的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在物理实验中,熊大、熊二两兄弟遇到了一些问题:

A、熊大同学利用矿泉水瓶做了以下几个实验.
(1)实验一:如图甲,在矿泉水瓶侧壁开三个同样大小的孔,用手指堵住小孔往瓶中注满水.放开手指,观察到水从小孔射出,小孔的位置越低,射出的水越急.该现象说明了在同种液体中,越深压强越大.
(2)实验二:如图乙,将一瓶装有大部分水的矿泉水瓶先后正放、倒放在海绵上,并观察海绵形变的情况,这是为了验证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3)实验三:如图丙,在空矿泉水瓶中装入少量热水,迅速倒出,再马上盖上瓶盖,看到矿泉水瓶瘪了,验证的是大气压强的存在.
B.熊二同学将线圈一端引线上的绝缘漆全部刮掉,另一端只刮掉了半个侧面,放在磁铁上方后通电,线圈就会转动起来,如图丁这样便做成了一个简易电动机,其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或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或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若要改变线圈的转动方向,请写出一种操作方法:将磁铁倒置(或对调电池两极或改变磁场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将蜡烛A点燃后放在玻璃板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与蜡烛A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前后左右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那支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发现蜡烛B也燃烧了.
(1)此实验选定玻璃板的好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上述操作的目的是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将光屏放到蜡烛A的像的位置,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发现光屏上无(填“有”或“无”)蜡烛A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在新农村建设中很多楼房顶部装有如图所示的太阳能、电能热水器,该热水器利用太阳辐射的能量加热时,能把太阳辐射能的70%的转化为水的内能,用电热丝加热时,能把电能的90%转化为水的内能,热水器的水箱容积为150L,额定功率为4000W,有效采光面积为2.0m2.他家所在的地区(晴天)每天接受太阳辐射的时间为8h,太阳光照射地面时的辐射功率为900J/(s•m2),即每平方米的面积上每秒得到的太阳辐射能平均为900J.已知g=10N/kg,C=4.2×103J(kg•℃).ρ=1.0×103kg/m3.当热水器内蓄满水时,求:
(1)热水器每天接受的太阳辐射能使水升高的温度.
(2)阴天时用热水器将水从20℃加热到40℃所需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煤炭是一种重要的不可再生能源,区别优、劣质煤一般用物理量热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工人用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运送建材上楼,每次运送量不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建材重变化的图象如图乙,不计滑轮和钢绳的重力及摩擦,g取10N/kg.
(1)若某块建材的密度是2.8×103kg/m3,体积为1.0×10-2m3,求其重为多少?
(2)若工人在1min内将建材匀速竖直向上提升了15m,作用在钢绳上的拉力为200N,求拉力的功率?
(3)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最大值为75%,求工人的体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定值电阻甲和乙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得:
(1)甲的电阻为10Ω;
(2)当通过乙的电流为0.5A时,其消耗的电功率为1.25W;
(3)若将甲和乙并联后接在电压为2V的电源两端,则干路中的电流为0.6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