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精英家教网(1)作出图甲中的反射光线;
(2)作出乙图中AB在平面镜中的像.
分析:(1)先做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线.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端点A、B的像点,连接两个像点即可得到物体AB的像;
解答:解:(1)入射角为90°-45°=45°,所以反射角也为45°,首先做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线.
(2)先通过平面镜作出物体AB的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精英家教网
点评:(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平面镜中作出物体的像,要先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像,用虚线连接即可得到物体的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33、为了定性研究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的特点,老师要学生准备了如下器材:透明塑料饮料瓶、剪刀、细线、几个大小不同的气球.
(1)为了验证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这一结论,小明用剪刀剪去饮料瓶底,在瓶盖上扎一小孔,然后用细线系住吹起的小气球,通过瓶盖上的小孔将气球拉入瓶内,将瓶倒置,用手堵住瓶盖上的小孔,再向瓶内注水,如图甲所示.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小明接下来应通过
加水
调整气球在水中的深度,同时观察气球的
体积变化

(2)为了研究气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华用剪刀剪去饮料瓶底,将气球按图乙反扣在瓶口.将另一气球割开,用细线和气球膜封住饮料瓶底部,分别用手向下拉瓶底的膜(如图丙)和用手向上压瓶底的膜(如图丁),发现了瓶内的气球体积出现了图示的变化.小华针对此现象,作出如下推断,他的推断与实验现象不相符的是(
A

A.大气压强随着气球体积的增大而增大;
B.气体的压强随着气体的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C.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随着气体体积的增大而减小;
D.因气球内的气体与大气相通,所以气球内的气体压强就是大气压强.
(3)小丽也按图丙、丁重复小华的实验,发现气球的体积没有明显的变化.小丽将整个装置放入水槽中,很快就找到了实验失败的原因,其原因是
装置漏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8?湘潭)为了定性研究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的特点,老师要学生准备了如下器材:透明塑料饮料瓶、剪刀、细线、几个大小不同的气球.

(1)为了验证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这一结论.小明用剪刀剪去饮料瓶底,在瓶盖上扎一小孔,然后用细线系住吹起的小气球,通过瓶盖上的小孔将气球拉入瓶内,将瓶倒置,用手堵住瓶盖上的小孔,再向瓶内注水,如图甲所示.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小明接下来应通过
往瓶内加水
往瓶内加水
调整气球在水中的深度,同时观察气球的
体积的变化
体积的变化

(2)为了研究气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华用剪刀剪去饮料瓶底,将气球按图乙所示反扣在瓶口.
将另一气球割开,用细线和气球膜封住饮料瓶底部,分别用手向下拉瓶底的膜(图丙)和用手向上压瓶底的膜(图丁),发现了瓶内的气球体积出现了图示的变化.小华针对此现象,作出如下推断,他的推断与实验现象不相符的是(
A
A

A.大气压强随着气球的体积的增大而增大
B.气体的压强随着气体的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C.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随着气体体积的增大而减小
D.因气球内的气体与大气相通,所以气球内的气体压强就是大气压
(3)小丽也按图丙、图丁重复小华的实验,发现气球的体积没有明显的变化.小丽将整个装置放入水槽中,很快找到了实验失败的原因,其原因是
瓶子的气密性不好
瓶子的气密性不好

(4)在靠近塑料瓶底部的侧壁开一个小圆孔,用胶带封住小孔,接着拧开瓶盖,往瓶中加入水,然后撕去胶带,水便从小孔射出,如图戊所示,在瓶内水面不断下降的过程中,水的射程将
减小
减小
;如果往瓶中加水至图戊所示水位,再拧紧瓶盖,撕去胶带,小孔中射出的水流速度逐渐变慢直至停止,那么在撕去胶带后,瓶内气体压强(
B
B

A.先逐渐变大,后保持不变;           B.先逐渐变小,后保持不变
C.先大于大气压强,后小于大气压强;   D.一直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如图所示,杠杆OA在力F1、F2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L2是力F2的力臂,请在图中作出F1的力臂L1和力F2的示意图.

(2)如图所示,试在甲、乙两个“O”内填上电压表或电流表的电路符号,使两灯组成并联电路.

(3)在“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的实验中,如图是某同学连接电路过程中和实验前连接的电路,请你帮助指出图中存在的3处错误或不足(电路电流约为0.5A).
连接电路时,开关没有断开
连接电路时,开关没有断开
滑动变阻器没有移到阻值最大处
滑动变阻器没有移到阻值最大处
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
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发光二极管的导电特性
如图1(a)是一种重要的电子元件:晶体二极管,在电路中符号如图1(b).它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有两根引线,一根为正极,另一根为负极.有一种常见的二极管在导电时能发光,这种二极管叫做发光二极管,如图1(c)所示,其电路符号如图1(d).二极管的导电性能很特殊,它只允许电流从它的正极流向负极,不允许从负极流向正极.这很像自行车气流从打气筒流向车胎.

下面通过简单的实验说明二极管的这一特殊导电性.方法是:将二极管与一个小灯泡、一个开关串联接在干电池两端,为了防止二极管被烧坏,在电路中串联一只滑动变阻器,在闭合开关前,将滑片置于阻值最大处.实验发现:①当电源反接时(如图2),无论怎么移动滑片,电流表都无示数;②当电源正接时(如图3),刚闭合开关,观察发现电流表无示数,二极管也不发光.移动滑片,发现电流表才逐渐有了示数,二极管也开始发光.

电源正接时二极管导电性能是不是与它两端的电压大小有关呢?将电压表接在c、d两根引线之间,移动滑片的位置,分别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下表所示.
电压/V 1.4 1.5 1.7 1.9 2.0 2.1 2.2 2.3 2.4 2.5
电流/mA 0 0 2.0 4.0 12.0 22.0 32.0 42.0 52.0 60.0
(1)分析①和②现象,可知晶体二极管具有
(填“单”或“双”)向导电的特性;
(2)根据文中实验数据,用描点法在下图坐标纸上作出这个二极管的U-I图线;

(3)实验发现当二极管两端的正向电压达到1.9V后正常工作,则从U-I图线可以看出这种二极管正常工作后的电阻与正常工作前相比
变小
变小
(变大/变小/不变);
(4)若电源电压为6V,当电流表示数为12.0mA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
333.3
333.3
Ω.
(5)使用发出两种色光的二极管,分别指示电动机正反两个转动方向,可以帮助操作人员及时发觉电动机转动方向是否符合需要.设计思路如下:a.接通开关,二极管甲导通,发红光,电动机正转.b.调换电池组正、负极,接通开关,二极管乙导通,发绿光,电动机反转.根据上面设计思路,请你将二极管甲填入右上图虚线框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为确定某种未知液体的“身份”,物理老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小明这个实验小组,他们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多次测量.某次的操作如下:

(1)请找出上图1a中的两处错误之处:①
用手直接拿砝码
用手直接拿砝码
;②
物体和砝码放反了
物体和砝码放反了

(2)小明在用图1a方法称量时,把物体放在天平的右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并向右移动游码后天平恢复了平衡,则该物体的质量应是
B
B

A.砝码质量加游码示数        B.砝码质量减游码示数
C.仅等于砝码质量            D.无法准确测出物体的质量
(3)若小明改正错误称量后,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大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b中甲所示,则称得烧杯和液体的质量m为
49
49
g.
(4)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1b中乙所示,则该液体的体积V为
30
30
mL.尽管体积测量方法正确,但大家在对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估时,发现液体的体积测量值比它的实际值要
偏小
偏小
,如果按这种方案,测得的密度值
偏大
偏大
.(两空均选填“偏大”或“偏小”).
(5)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可以将实验步骤顺序重新调整为
BCA
BCA

原方案:
A.用天平测量出烧杯的质量m1;  
B.向烧杯中倒入一些液体,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
C.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液体的体积V;
写出液体密度的表达式:ρ=
m2-m1
V
m2-m1
V
.(用方案中的字母表示)
(6)他们用修正后的测量方法测出了几组实验数据,并根据测量结果作出了“m-V”图象,如图2所示.由图象可知该液体的密度为
0.8×103
0.8×103
kg/m3 通过查表对照知该液体可能是
煤油或酒精
煤油或酒精

一些物质的密度.
物质 硫酸 煤油 酒精
密度(kg?m-3 1.8×103 1.0×103 0.8×103 0.8×10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