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实验台上有组装好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另外还有质量均为100g的钩码六个,秒表一块(图中未画出).要求利用上述实验装置和钩码、秒表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如果拉力不变,则拉力的功率与速度成正比.
(1)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2)设计实验表格.

【答案】分析:(1)根据实验的目的与所给出的器材,我们可考虑的基本思路是利用功率的公式做为基本原理,P===Fv,这里需要测量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和移动的时间.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客观,实验次数应多一些.
(2)实验的表格没有必须的模式,只要能体现测量的数据,容易记录,直观准确,都是正确的.
解答:答:
(1)实验步骤为
①在动滑轮下挂两个钩码;
②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以不同的速度匀速竖直向上提升6次,记下拉力F,用刻度尺测出绳端移动的距离S,用秒表测出时间t,并把每次的F、S、t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③利用V=、P=分别计算出每次的速度和功率,并把V、P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2)实验表格
         S/m
t/s
 V/m?s-1
F/N
P/w

点评:此实验设计新颖,操作过程中有两点需要把握:尽可能地做到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为了保持拉力不变);每次实验钩码上升的速度应增大差别(时间不易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1?大兴区二模)实验台上有组装好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另外还有质量均为100g的钩码六个,秒表一块(图中未画出).要求利用上述实验装置和钩码、秒表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如果拉力不变,则拉力的功率与速度成正比.
(1)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2)设计实验表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3?平谷区一模)实验台上有组装好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另外还有质量均为100g的钩码六个(图中未画出).要求利用上述实验装置和钩码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如果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不变,则有用功跟总功成正比.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并设计实验表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9?北京)实验台上有组装好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另外还有质量均为100g的钩码六个(图中未画出).要求利用上述实验装置和钩码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如果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不变,则有用功跟总功成正比.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实验台上有组装好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另外还有质量为100g的钩码6个(图中未画出).小李同学利用该装置分别将400g和600g的钩码匀速提升0.1m和0.2m,分别测出物体被提升的高度h、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和测力计竖直向上移动的距离s,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g取10N/kg).
(1)请根据上述条件及实验数据完成下表(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根据测量结果,小李同学认为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滑轮组提升重物的高度有关系,提升物体高度越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请你利用所给实验器材证明小李的结论是错误的.(简要写出实验步骤,思路清晰即可)
G/N h/m F/N s/m η/%
4 0.1 3.2 0.2
62.5
62.5
6
0.2
0.2
4.5 0.4 66.7
实验步骤:
①用图示滑轮组竖直向匀速提起2个钩码,记下钩码提升是高度h1,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1
②用同一滑轮组提起相同的2个钩码,记下钩码提升是高度h2,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2
③重复步骤②3次,依次记下钩码上升的高度h3、h4、h5与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3、s4、s5
④求出各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效率,比较各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效率,得出结论.
①用图示滑轮组竖直向匀速提起2个钩码,记下钩码提升是高度h1,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1
②用同一滑轮组提起相同的2个钩码,记下钩码提升是高度h2,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2
③重复步骤②3次,依次记下钩码上升的高度h3、h4、h5与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3、s4、s5
④求出各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效率,比较各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效率,得出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101中学九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试题 题型:实验题

实验台上有组装好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另外还有质量均为100g的钩码六个(图中未画出)。要求利用上述实验装置和钩码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如果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不变,则有用功跟总功成正比。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并设计实验表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