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小伟用如图所示滑轮组提升480N的重物G,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为200N.重物在10s内匀速上升了3m.(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小伟做的有用功;
(2)小伟做的总功;
(3)小伟做功的功率;
(4)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答案】
(1)解:小伟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所做的有用功W有用=Gh=480N×3m=1440J
答:小伟做的有用功为1440J;
(2)解:拉力所做的功为总功,W总=Fs=200N×3×3m=1800J
答:小伟做的总功为1800J;
(3)解:小伟做功的功率p=
(4)解: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解析】(1)根据W=Gh求出小伟做的有用功
(2)根据s=nh求出绳端移动的距离,根据W=Fs求出小伟做的总功;
(3)根据求出小伟做功的功率;
(4)根据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求出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功的计算和功率的计算与测量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功的计算公式:W = F S;F 表示力,单位:牛( N ) . S 表示距离,单位:米(m)W表示功, 功的单位就是牛· 米 . 叫作焦耳.即:1 J = 1N·m;功率的计算: P = W/tW 表示功,单位是焦(J). t表示时间 ,单位是秒(s) P表示功率,单位是瓦特(W)1 W= 1 J/s.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如图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的实验说明磁场能产生电流
B.乙图的实验所揭示的原理可制成电动机
C.丙图所示装置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丁图中麦克风应用了电磁感应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边长为0.1m的实心正方体重为12N,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使其在沿水平面匀速运动了5m,拉力F做的功为50J.(ρ水=1.0×103kg/m3 , g=10N/kg) 求:
(1)正方体对水平面的压强;
(2)正方体受到的摩擦力;
(3)将该正方体投入足够深的水中,静止时它受到的浮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辉和小石一起“研究杠杆平衡条件”:
|
⑴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如图甲所示,这时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端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
⑵如表丙所示,是“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记录结果.
⑶小辉分析数据得出的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
小石分析数据得出的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你认为的结论正确.为了帮助验证正确的结论,可以将图中的F1改用弹簧测力计来拉,在实验中不改变拉力的 , 而改变拉力的(此2空选填“作用点”、“大小”或“方向”),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将发现F1·OAF2·OB(选填“=”或“≠”),即可证明正确的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电路.
(1)实验时,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两灯都亮,但由于连线较乱,一时无法确定两灯是串联还是并联,小明灵机一动,随意拆下一根导线,发现两灯都熄灭,因此他认定两灯是串联的,小明的方法是的(“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2)小明同学重新按图甲接好电路后,首先测量C点的电流,当刚正确连接完所有的导线,两个灯泡立即发光,电流表指针偏向零刻度线左方,其原因是和.
(3)改进后,小明测出了C点的电流.接下来,小明准备测量A点的电流.请你在图乙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实物电路的连接.(已知L1的电流约0.3A)
(4)实验结束后小明记录A、B、C各点的电流值如下表所示:
A点电流IA/A | B点电流IB/A | C点电流IC/A |
0.26 | 0.26 | 0.52 |
根据表中数据,小明得出以下两个结论:
①并联电路各支路电流相等;
②.
(5)请你对上述实验的不足之处进行评价,写出一点评价意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两个完全相同的圆筒形容器,内装质量相等,密度分别为 ρ1、ρ2 的液体,将同一密度计分别放入两液体中,都浮在液面上,如甲所示,则密度计在两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F1F2;两液体的密度 ρ1ρ2;两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P1P2(.选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对于图中所示的四幅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软木塞飞出时,管内水蒸气的内能增加
B.乙图中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主要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C.丙图中活塞向上运动是内燃机的做功冲程
D.丁图中小朋友下滑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巨磁电阻效应
1988年阿尔贝费尔和彼得格林贝格尔发现,在铁、铬相间的三层复合膜电阻中,微弱的磁场可以导致电阻大小的急剧变化,这种现象被命名为“巨磁电阻效应”.
更多的实验发现,并非任意两种不同种金属相间的三层膜都具有“巨磁电阻效应”.组成三层膜的两种金属中,有一种是铁、钴、镍这三种容易被磁化的金属中的一种,另一种是不易被磁化的其他金属,才可能产生“巨磁电阻效应”.
进一步研究表明,“巨磁电阻效应”只发生在膜层的厚度为特定值时.用R0表示未加磁场时的电阻,R表示加入磁场后的电阻,科学家测得铁、铬组成的复合膜R与R0之比与膜层厚度d(三层膜厚度均相同)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994年IBM公司根据“巨磁电阻效应”原理,研制出“新型读出磁头”,将磁场对复合膜阻值的影响转换成电流的变化来读取信息.
(1)以下两种金属组成的三层复合膜可能发生“巨磁电阻效应”的是 .
A.铜、银;
B.铁、铜;
C.铜、铝;
D.铁、镍.
(2)对铁、铬组成的复合膜,当膜层厚度是1.7nm时,这种复合膜电阻(选填“具有”或“不具有”)“巨磁电阻效应”.
(3)“新型读出磁头”可将微弱的信息转化为电信息.
(4)铁、铬组成的复合膜,发生“巨磁电阻效应”时,其电阻R比未加磁场时的电阻R0(选填“大”或“小”)得多.
(5)如图丁是硬盘某区域磁记录的分布情况,其中1表示有磁区域,0表示无磁区域.将“新型读出磁头”组成如图所示电路,当磁头从左向右匀速经过该区域过程中,电流表读数变化情况应是图中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小组观察200g冰熔化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收集数据后绘制了图乙所示的温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判断:冰在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降低/不变);热由酒精灯的火焰传给水,但不会反过来传递,这说明能量转化或转移有性.根据图象中信息和相关知识,估算烧杯中冰熔化吸收的热量约J.[c水=4.2×103J/(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