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3.小明为了研究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进行了两个实验,图1实验是水和酒精混合前后的实验现象,直观地说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图2是实验,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的系着一根棉线,b图中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网,图c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分子间存在引力.

分析 分子热运动理论的内容:一是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二是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三是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不同物体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间接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解答 解:
(1)图1实验说明水和酒精的混合物体积小于水和酒精混合前的体积和,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2)观察图可知:用手轻轻地碰一下附着肥皂泡棉线的任意一侧,这一侧的肥皂液薄膜破了,棉线被拉向了另一侧,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
故答案为:(1)分子间存在间隙;(2)分子间存在引力.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小芳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她按如图装配仪器(图中F点是焦点,H点是两倍焦距处),此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
(1)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2)为了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她应把蜡烛向上调(选“上”或“下”);调节好烛焰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B点,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右移动(选填“左”或“右”),此成像原理可应用于投影仪.
(3)晓军同学发现所在实验小组的凸透镜上部缺掉了一块,其它条件不变,用它来探究成实像,则光屏上有(选填“有”或“无”)完整的像.
(4)小明实验时依次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好烛焰、凸透镜、光屏中心的位置后,他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都没能看到烛焰所成的像,其原因可能是(写出一种可能的原因)烛焰放在一倍焦距以内.
(5)小芳做完实验后,接着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于是她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的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甲,一个边长为1m的正方体静止在湖底.上表面离水面深度为h.现用一根粗细和重力不计的绳子,将该物体从水底竖直向上拉,直至完全拉出水面,在整个拉动过程中物体始终保持匀速运动,拉力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求:

(1)物体在露出水面前受到水的浮力;
(2)物体在露出水面前受到绳子的拉力;
(3)物体的密度;
(4)物体在水底时,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关于定滑轮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定滑轮不仅能省力而且能改变力的方向
B.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力的方向
C.定滑轮是一个等臂杠杆
D.定滑轮不能省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8.关于如图所示的各种情景,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水坝筑成下宽上窄的形状,因为水对坝体侧面压强和深度增加而增大
B.乙图中:洗手盘下方U型弯管的水密封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C.丙图中:蓄水槽中装水,当阀门打开水流动时,各竖管中水柱的高度相同
D.丁图中:将水银槽中玻璃管倾斜,玻璃管中的液柱变长,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甲、乙两同学沿相反的方向各用16N的力水平拉一测力计,测力计静止不动,则测力计的示数是(  )
A.0B.32NC.20ND.16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5.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的物体重200N,与水平面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48N,当用图示装置水平匀速拉动物体时,F=20N.若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0.6m/s,则(  )
A.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B.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力大小是4N
C.物体的速度大小是0.2m/sD.动滑轮重4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取一个小塑料袋(重力忽略不计),袋内装满水,用细线把袋口扎紧(要求袋内不留口气),如图所示,将这袋水缓慢浸入水中,从塑料袋开始接触水面到完全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是下图中的(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时,小强利用两组滑轮组进行了4次测量,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测得前3组数据,用两个动滑轮和两个定滑轮测得第4组数据,如表.
实验
次数
物重
G/N
动滑轮重
G/N
钩码上升的
高度h/m
动力
F/N
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m滑轮组的机
械效率η/%
110.50.10.70.347.6
220.50.11.10.360.6
340.50.12.00.3
4410.10.550.0
(1)根据表中前3次实验数据,画出甲图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2)在实验中,测量绳端拉力F时,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读出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6N.
(3)若第3次实验提升重物所用的时间为1s,则拉力做功的功率为0.6W,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6.7%.
(4)由表中第1、2、3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重有关.
(5)由表中第3、4组数据可知,提升相同重物,不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摩擦和动滑轮重有关,请计算出第3组实验中克服摩擦所做的额外功0.15J.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