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6分)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⑴实验时,小雯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用冷水,这种做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

⑵如图所示是小雯实验小组在实验中的情景.请指出他们在实验中错误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在纠正错误后他们继续实验,给水加热一段时间后,出现如图乙所示的现象,是在沸腾___________(填“前”或“中”);这些气泡在上浮的过程中越来越小,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利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

⑷小雯小组和小明小组选用实验装置完全相同,他们分别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中a、b所示.如果操作及实验器材均无问题,则两个小组得到a、b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⑴减小实验时间

⑵①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 ②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⑶前 气泡中的水蒸气在上升时遇冷液化了 ⑷水的质量不同

【解析】

试题分析:⑴用热水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水加热至沸腾,减少实验时间。

⑵由图甲可知,他们使用的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读温度计的示数时视线没有做到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这是两个错误之处。

⑶由图像丙可知,两组所用的水初始温度和沸点都相同,只有升温的快慢不同,这是由于水的质量不同引起的。

考点:探究水沸腾的特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龙岩江山中学初三上期第三次月考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把5Ω的电阻R1跟15Ω的电阻R2串联起来,接在电压是6V的电源上,通过R1的电流是______A,R2两端的电压是_______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4-2015学年云南昆明第三中学初二上期期末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小明在家里通过光亮的瓷砖地面看到了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他看到的其实是吊灯的__________(填“实”或“虚”)像,如果吊灯到地面的距离是3m,则像到吊灯的距离为__________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高密市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凸透镜成像及成像规律的应用,有以下几种说法:(1)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2)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3)幻灯机是利用当物距大于2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4)集邮爱好者观察邮票用时若一时找不到放大镜,可以用老花镜代替。正确的是( )

A.(2)(4)正确 B.(2)(3)正确

C.(1)(4)正确 D.(1)(2)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高密市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其示数为39℃。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38℃和40℃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 )

A.38℃,39℃ B.39℃,40℃ C.38℃,40℃ D.39℃,3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兴化顾庄等三校初二上期月度联考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出发向南运动,其位置x 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甲车的速度为 _______ m/s,当t1=50s时,甲、乙两车相距________ m;若以甲为参照物,则乙向________(选“南”或“北”)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兴化顾庄等三校初二上期月度联考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如图所示,一束激光沿直线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_____(选填“左”或“右”)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在此过程中,折射角_____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兴化顾庄等三校初二上期月度联考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传播

B.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相比,次声波具有较小的能量

C.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

D.做“B超”检查,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的特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中山黄圃镇中学下期初二开学检测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将一块厚度为0.5厘米的玻璃板(P、Q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竖直架在水平台板上面,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实验,

(1)在实验中,小柯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2个清晰的像,分别位于A′和A″处,如图所示.其中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 (填“P”或“Q”)平面成像得到的.

(2)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3)如图所示,把点燃的A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如果将A蜡烛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如果在蜡烛像的位置放上一张白纸作为屏幕,则在白纸板上 承接到A蜡烛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5)小柯按照图中的测量方法,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一组数据:

物距u(厘米)

5.0

6.0

7.0

8.0

像距v(厘米)

4.5

5.5

6.5

7.5

然后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结论,你认为他的测量方法错误在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