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3.为了利用刻度尺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张玲和陈欢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A.张玲同学实验方案:
①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缠绕5周;
②用刻度尺测量出所绕线圈的长度L;
③算出细铜丝的直径D=$\frac{L}{5}$;
④用上述方法再测两次,取平均值;
⑤整理器材.
B.陈欢同学实验方案:
①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缠绕30圈;
②用刻度尺测量出所绕线圈的长度L;
③算出细铜丝的直径D=$\frac{L}{30}$;
④整理器材.
(1)这两位同学在进行交流时,都发现自己在实验中存在着问题.请你分析在该实验中所存在的问题:①张玲同学的问题是缠绕圈数太少;②陈欢同学的问题是没有紧密缠绕.
(2)请借鉴上面的实验方案,设计测量小钢珠体积的实验方案(球的体积公式,V=$\frac{4π}{3}$R3,式中R指球的半径).实验器材:一对三角板,一把直尺,小钢珠10个.(可以画图来说明)
①实验方案:
②钢珠的体积表达式为:V=$\frac{4π}{3}$r3

分析 (1)测量铜丝直径的实验主要是采取了“测多求少”方法,注意缠绕时一定要紧密,圈数不能太少,否则误差很大;
(2)利用三角板和直尺测出其直径,结合球的体积求出钢球的体积.

解答 解:(1)分析张玲同学实验方案可知,其缠绕圈数太少,会造成误差很大;而陈欢同学实验方案中没有说明是否紧密缠绕;
(2)如图所示:

用两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把小钢球夹住的方法,将两块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刻度尺对齐,然后用两个三角板的另外一条直角边夹住小钢球,读出刻度尺上两个直角顶点之间的长度;然后多测几次求出平均值,即为小钢球的直径r,则由球的体积公式可知小钢球的体积为:V=$\frac{4π}{3}$r3
故答案为:(1)缠绕圈数太少;没有紧密缠绕;
(2)①用两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把小钢球夹住的方法,将两块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刻度尺对齐,然后用两个三角板的另外一条直角边夹住小钢球,读出刻度尺上两个直角顶点之间的长度;然后多测几次求出平均值,即为小钢球的直径r,则由球的体积公式可知小钢球的体积为:V=$\frac{4π}{3}$r3;②$\frac{4π}{3}$r3

点评 (1)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知道如何将不便于直接测量的量转化成便于测量的物理量;
(2)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还有很多,实际测量中,同学们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知识,使用更准确、更简便的测量方法,同时,这些方法中蕴含的物理思想也可运用到其他物理量的测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电阻R1和R2串联接在电压为1.5伏的电源两端,电阻R1的阻值为10欧,电阻R2的阻值为20欧.则R1和R2的总阻值为30欧,通过电阻R1的电流为0.05安,电阻R2两端的电压为1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综合问答----请你挑选下列一个知识点,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A、蟋蟀翅膀摩擦振动时,能听到清脆的声音
B、把一个小收音机用塑料袋密封后浸没在水中,仍能听到播音
C、拉小提琴时,琴弦松了,需要紧一紧
解释场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蟋蟀翅膀在摩擦振动时,会发出声音,故我们能听到清脆的声音,所以会有这个现象(A,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乘客要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急刹车时,由于惯性人继续向前运动而被撞伤;安全带都比较宽大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减小压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根据甲图将乙图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所示,重为30N的物体放在水平传送带上,物体与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请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同学在使用电流表测量通过某一灯泡的电流的实验,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到如图所示的位置,于是他立即断开开关.则:
(1)测量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电流表所选量程偏小.
(2)该同学为了完成实验,下一步应该采取的措施是换用0~3A量程.
(3)改正错误后,该同学再闭合开关,发现指针的读数是1.8A,请你在图中画出指针的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一只试管内装有一些萘和海波混杂的晶体,为了将它们分离出来,则至少应把它们加热到48℃,然后收集液态的海波就可以了 (已知海波的熔点是48℃,萘的熔点是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声音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