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4.在“观察水沸腾”实验中:

(1)实验目的是:观察水沸腾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
(2)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应选用B (选填“A”或“B”) 装置,目的是缩短加热时间.
(3)如图2所示的是小红同学做“观察水沸腾”实验时看到的气泡上升情况的示意图,其中D (选填“C”或“D”) 是沸腾时的情况,气泡中主要成分是水蒸气 (选填“空气”、“小水珠”或“水蒸气”).
(4)下表是小红记录的实验数据.
时间/min012345678910111213
温度/℃9091929394949697989898989898
请你分析,不可靠的数据是94℃,理由是水沸腾前,吸热温度升高:
(5)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98℃,理由是:沸腾过程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6)同时小明也做了该实验,他们根据各自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了如图3所示的图线.实线表示小红的实验图线,虚线表示小明的实验图线,水平部分图线重合.若加热条件完全相同,整个过程中两人的操作都规范准确.根据图线分析:你认为造成两同学图线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
(7)小华同学在做完“观察水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研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时间/min051015253545556575
温度/℃100715545352824222222
请在图4坐标图中通过描点画出上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观察曲线,小明发现:水在冷却时温度降低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如果有一天你要急于喝一杯奶茶,可以有两种方法供你选择:
④先将滚烫的热茶冷却5mi 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
②先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滚烫的热茶中,然后冷却5mi n.
你认为方法① (选填“①”或“②”)的冷却效果好.

(8)“炖”菜是鸡西人喜欢的一道美食,最好的“炖”菜是应用煮食法.即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和煲底隔离.如图5所示.当煲中的水沸腾后,盅内的汤水能 (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沸点,不会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分析 (1)水在沸腾时有剧烈而明显的现象和温度保持不变的明显规律.
(2)为了能够减少热量的损失,应给烧杯加盖;
(3)能区别开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现象区别.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
气泡的主要组成是水蒸气.
(4)水沸腾前,吸热温度升高.
(5)水沸腾时的温度就是沸点;
(6)液体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从开始加热到沸腾,需要时间的长短跟液体的质量、液体的初温、火力大小有关.
(7)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分析数据水冷却的温度变化和水温的关系,得出结论;
(8)液体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并且不断吸热;当煲中的水沸腾时,温度达到沸点尽管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盅中的水靠从煲中吸热升温

解答 解:(1)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及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规律.
(2)B图给烧杯加了盖,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缩短加热时间,B更合理;
(3)从图中可以看出,D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所以D是沸腾时的现象;
C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
气泡中主要成分是由水汽化而成的水蒸气;
(4)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从表格中数据可知,沸腾前吸热,温度升高,而在5分钟时,温度仍为94℃.所以第5分钟的温度测量有误.
(5)水从开始加热到11分钟之后,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8℃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水的沸点,水的沸点是98℃.
(6)如图,两个同学实验时,水的初温相同,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用时不同,是因为水的质量不同.
(7)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水在冷却时温度降低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由表格中数据及图象知,水温越高,自然冷却的速度越快,所以应先滚烫的热茶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
(8)当煲中的水达到沸点后,盅内的汤水也达到沸点.汤水如果沸腾需继续吸热,但由于煲中的水和盅内的汤水温度相同,不再发生热传递.所以蛊内的汤水不会沸腾.
故答案为:(1)温度;(2)B;减少热量散失;(3)D;水蒸气;(4)第5分钟的数据(或94℃)水沸腾前,吸热温度升高;沸腾过程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5)98;沸腾过程温度保持98℃不变;(6)水的质量不同;(7)见上图;先快后慢;①;(8)能;不会.

点评 本题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要掌握实验的目的、方法及现象,同时要掌握相关的概念,本题涉及知识点多,考查全面.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1所示左面为实物电路,请在图2的虚线框中分别画出这个实物电路的电路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A.小明用力推汽车,汽车没动B.小丽用力搬起箱子
C.小强拉着重物静止不动D.小华背着书包在等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用四个相同的滑轮和两根相同的绳子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用它们提起相同的货物,不计绳重及摩擦,则(  )
A.两个滑轮组甲较省力,机械效率不同
B.两个滑轮组乙较省力,机械效率相同
C.甲较省力且机械效率较高
D.乙较省力且机械效率较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2015年9月3日我国举行了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如图是我国轰炸机飞行编队在水平方向匀速通过天安门上空并喷出大量彩色烟雾(俗称“拉烟”)的场景,则飞机在拉烟时的动能减小,机械能减小.(增大/减小/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根据实物电路图甲,在图乙中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用刻度尺来探究声音产生及其特性的小实验中,将刻度尺一端紧紧压在桌面,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它振动:
(1)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会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2)若增大拨动塑料尺的力度,则声音的响度发生改变.
(3)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的力拨动,会使声音的音调发生改变.
(4)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发出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小明、小红和小亮在做“探究影响导体的电阻大小因素”实验时,做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三: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实验室提供了4根电阻丝,其规格、材料如下表所示
(1)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后,在M、N之间分别接上不同导体,通过观察相关现象来比较导体电阻大小,小明、小红和小亮对图中的电路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小明认为:电流表是多余的,观察灯泡的亮度就可以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
小红认为:灯泡是多余的,根据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就可以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
小亮认为:灯泡和电流表同时使用更好,因为灯泡可以保护电路,从而防止烧坏电流表.
你赞同小亮(选填“小明”、“小红”或“小亮”)的观点.
(2)为了验证猜想二,可依次把M、N跟A、C(选填“A、B、C、D”)的两端相连,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分析比较这两根电阻丝电阻的大小.
编号材料长度(m)横截面积(mm2 )
A镍铬合金0.251.0
B镍铬合金0.501.0
C镍铬合金0.252.0
D锰铜合金0.251.0
(3)依次把M、N跟电阻丝A、B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与A连接时电流表的示数较大,分析比较A、B两根电阻丝电阻的大小,可探究电阻跟长度的关系,其结论是在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的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4)小丽在探究同样的课题时,手边只有一根电阻丝,那么,她利用这根电阻丝和上述电路,不能够完成猜想三(选填“一”、“二”或“三”)的实验验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我国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实验中,发现水滴在失重的环境下呈现球形并不飞散开,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用注射器在水球中注入了红色的液体,最终看到了红色液体充满了整个水球,这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