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8.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可见,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36V.

分析 (1)电路中有电流的条件:一是有电源;二是电路必须是闭合通路.
(2)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3)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

解答 解:
(1)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必须有电压;
(2)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3)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36V.
故答案为:电压;电压;电源;不高于36V.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压和电压的作用以及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一道基础题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1.5A 50Ω”的字样.当它与一个阻值为30Ω的电阻串联接入电路时.整个电路总电阻的变化范围为(  )
A.30~80ΩB.0~80ΩC.0~50ΩD.0~30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如图是在水平面上移动重物的装置,若物重为600N,在阻力为重力的0.3倍时,匀速移动物体,使其以20cm/s的速度前进了5s,该装置机械效率为60%,则阻力f的大小为180 N,拉力F的大小为100 N,拉力F所做的功为300 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6.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有超过四分之一是由超速引起的,而“区间测速”是检测汽车是否超速的一种方式,即测出汽车在某一区间内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测出的速度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则为超速,现甲、乙两车经过同一测速区间的用时分别为2min和1.3min,且该测速区间的路程为3km,全程限速为120km,请通过简要计算说明甲、乙两车在该路段是否超速行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丽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丽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得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
(2)小华同学,用手敲鼓,他知道声音是由鼓面的振动发出的,但是他看到鼓面几乎没有什么异样.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他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团,撒小纸团目的是发声振动转换成鼓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易于观察.
(3)小明、小丽等同学在探究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别的物质做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物质做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a.把正在响铃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再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减小.
b.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变大.
c.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小,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手机响铃的声音了.
d.结论:真空不能传声.
由此现象可以推得猜想①是正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图所示.是北京某天的气温.则当时温度是(  )
A.13℃B.27℃C.2℃D.-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机械闹钟;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方案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你认为最佳的方案是B.
(3)根据实验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好,其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强(选填“强”或“弱”).
(4)如果在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海绵(填“海绵”或“报纸”)隔声性能好一点.
(5)你认为影响隔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的厚度、空隙、密度、表面空洞的大小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金坛市区道路化建设后,平地与高地之间除了可供正常人行走的台阶外,还有可供残疾车行走的“斜坡”,关于“斜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斜坡可以省距离B.斜坡可以省力
C.斜坡可以省功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8.在图中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电灯、开关和配有保险丝的插座接入家庭电路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