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猜想是
经验素材
经验素材
科学理论
科学理论
之间的一座桥梁,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分析:科学探究离不开猜想,“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就是要求学生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所探究的问题成因、探究的方向、可能的结果寻求解释的过程.
解答:解: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就是要求学生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所探究的问题成因、探究的方向、可能的结果寻求解释的过程.
故答案:经验素材和科学理论.
点评:猜想可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注意,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猜想不是胡思乱想,而是要有一定的事实或经验根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9、如图所示,是某学习小组同学设计的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实验电路图.
(1)、要改变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大小,可通过
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
来实现;要判断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观察
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
来确定.
(2)、下表是该组同学所做实验的记录:
电磁铁(线圈) 50匝 100匝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电流/A 0.8 1.2 1.5 0.8 1.2 1.5
吸引大头针的最多数目/枚 5 8 10 7 11 14
①.比较实验中的1、2、3(或4、5、6),可得出的结论是:电磁铁的匝数一定时,通过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
越大,磁性越强

②.比较实验中的1和4(或2和5或3和6),可得出的结论是: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一定时,线圈匝数
越多,磁性越强

(3)、在与同学们交流讨论时,另一组的一个同学提出一个问题:“当线圈中的电流和匝数一定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会不会还与线圈内的铁芯大小有关?”
①.你对此猜想是:
电磁铁在电流和匝数相同时,铁芯越大磁性越强

②.现有大小不同的两根铁芯,利用本题电路说出你验证猜想的方法:
在保证电流和匝数相同时,将大小不同的铁芯分别插入通电螺线管中,观察铁芯吸引大头针的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1?黄浦区二模)某小组同学根据生活中“大瓶矿泉水和小瓶矿泉水的质量不同”的经验,提出了猜想,他们分别用冰及另外两种不同的固态物质做实验.用仪器分别测出它们在不同体积下的质量,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
表一 冰块
实验
序号
体积
(厘米3
质量
(克)
1 10 9
2 20 18
3 30 27
表二 乙物质(固态)
实验
序号
体积
(厘米3
质量
(克)
4 10 11
5 20 22
6 30 33
表三 丙物质(固态)
实验
序号
体积
(厘米3
质量
(克)
7 10 15
8 20 30
9 30 45
表四 水
实验
序号
体积
(厘米3
质量
(克)
10 9 9
11 18 18
12 27 27
(1)实验前,他们提出的猜想是
同种物质制成的物体的质量可能随体积的增大而增大
同种物质制成的物体的质量可能随体积的增大而增大
.从实验设计的表一、表二或表三的栏目内容可知,他们在探究
同种物质制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
同种物质制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
的关系.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或7、8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同种物质制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同种物质制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3)继续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4与7(或2、5与8或3、6与9)
1、4与7(或2、5与8或3、6与9)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还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4)实验结束时,他们在整理器材时发现实验过程中放在不同烧杯里的冰块已分别熔化为水,为了进一步研究,他们又用仪器分别测出烧杯里水的体积和质量,记录数据如表四所示.分析比较表一和表四中实验序号1与10(或2与11或3与12)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是:
同种物质组成的冰块和水,质量相同而体积不同
同种物质组成的冰块和水,质量相同而体积不同

为了研究其他物质是否也能得出以上结论,接下来他们还应进行的实验是:
将乙和丙物质熔化成液体状态,分别测出体积
将乙和丙物质熔化成液体状态,分别测出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探究水和食用油的吸、放热性能
结合“体验”,思考以下问题.
(1)猜想:由生活经验可知,不同物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
比热容、质量
比热容、质量
有关.
(2)实验方法: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多个因素有关,在探究时,需利用
控制变量
控制变量
法.
(3)测量器材:
    ①用
温度计
温度计
测水和食用油的温度.
    ②用
秒表
秒表
测加热时间.
(4)实验设计:如图,思路:控制水和食用油
质量
质量
升高的温度
升高的温度
相同,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且保证玻璃杯和电加热器的规格
相同
相同

(5)实验数据及分析
液体温度/℃
加热时间/min    
10 12 14 16 18
水(100g) 0 2 4 6 8
食用油(100g) 0 1 2 3 4
分析实验数据,你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
不同
不同
.即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不同
不同

(6)交流与评估
(7)怎样比较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小明、小华和小强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头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在振动.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溅起了水花;小强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声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被琴弦弹开了.
(1)他们探究的问题是
声音产生的原因
声音产生的原因
_.
(2)对上面的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小华同学为了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
在桌面上放一些小塑料泡沫(或碎纸屑),观察小泡沫(或碎纸屑)的跳动情况
在桌面上放一些小塑料泡沫(或碎纸屑),观察小泡沫(或碎纸屑)的跳动情况

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的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作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东西作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两个小实验:
①两张课桌紧紧地靠在一起,小丽轻敲桌面,小冬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
②两张桌子拉开,又进行了一次实验.
(4)小明、小华发现两个小实验的结果不同,其不同的地方是
第一次能听到轻敲桌面的声音,第二次几乎听不到
第一次能听到轻敲桌面的声音,第二次几乎听不到
.得出的实验结论验证了其中的猜想
是正确的.
(5)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A.猜想假设;B.分析归纳;C.得出结论;D.实验研究;E.提出问题;F.理论推导;G.经验总结.你认为小明他们的后一次探究活动采取的依次有用的步骤是
E、A、D、B、C、G
E、A、D、B、C、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