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如图所示,学校有前、后两个门和值班室,在前、后门各装有一个按钮开关,学校值班室有电池组、电铃和红、绿两盏电灯,要求:前门来人按下开关时,红灯亮且电铃响;后门来人按下开关时,绿灯亮且电铃响,以下电路设计符合要求的是(  )
A.B.
C.D.

分析 前门来人按下开关时,红灯亮且电铃响,说明前门开关与红灯、电铃串联;
后门来人按下开关时,绿灯亮且电铃响,说明后门开关与绿灯、电铃串联;
由于只有一个电铃,所以,电铃位于干路、且红灯、绿灯并联、红灯与前门开关串联,绿灯与后门开关串联.

解答 解:A、前门开关、后门开关、红灯、绿灯、电铃串联,故A不符合题意;
B、电铃位于干路、红灯与后门开关串联,绿灯与前门开关串联,故B不符合题意;
C、电铃在红灯与前门开关串联的支路上,故闭合后门开关时绿灯亮,电铃不响,故C不符合题意;
D、电铃位于干路、红灯与前门开关串联,绿灯与后门开关串,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时要充分理解题目中的要求,然后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灵活的判断开关的连接方式即可得到合适的电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电冰箱时,外壳必须接地
B.开关可以接在用电器和零线之间
C.当用电器着火时,应迅速向用电器泼水
D.为了方便可以直接抓住导线拉出插座上的插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2016年2月12日,人类首次宣布探测到引力波,引力波是100年前一位著名物理学家根据其建立的“相对论”作出的预言.
(1)建立“相对论”的物理学家是爱因斯坦,2016年人类首次宣布探测到引力波是来自于距离我们13亿光年处的两个巨大黑洞的“相撞”.本次探测到引力波是13亿年前发出的.
(2)引力波的传播速度是光速(选填“光速”或“声速”),本次发现的引力波先后到达两个监测站的时间差为7×10-4s,则两个监测站之间距离为210 km.
(3)引力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损失很小,说明引力波和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很弱 (选填“很强”或“很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在水平桌面上有一个盛有水的容器,木块用细线系住没入水中(水未溢出),如图甲所
示.将细线剪断,木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且五分之二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图中,木块受到水的浮力之比是5:2
B.甲、乙两图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之比是1:1
C.甲图中细线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浮力之比是 2:5
D.甲、乙两图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之比是5: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关数据记录在表中.
实验
次数
钩码重/N钩码上升的
高度/m
绳端的
拉力/N
绳端移动的
距离/m
机械效率
140.101.80.3
260.102.50.3
360.152.5
(1)实验中,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2)第二次实验中,2s内钩码上升的高度为0.1m,则它运动的速度为0.05m/s.
(3)第三次实验中,绳端移动的距离为0.45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4)分析比较第一、二两次实验数据,有用功W1有<W2有,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η2 (两空均选填“>”“=”或“<”).由此可知,可采用增加物重的方法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小明将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杯盐水中,盐水密度分别为ρ、ρ,鸡蛋所受浮力分别为F、F,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ρ>ρ  F>FB.ρ<ρ  F<F
C.ρ>ρ  F=FD.ρ<ρ  F=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1.如图所示是一种常见的电热水袋,其性能指标如表所示.请完成下列各题:(ρ=1.0×103kg/m3,c=4.2×103J/(kg•℃)
额定电压 额定加热功率 指示灯功率 袋内充水 自动断电温度
 200V 500W≤0.2W 1L 65℃
(1)给它通电,当达到断电温度时,水共吸收了2.1×105J的热量,袋内水的初温是多少?
(2)电热水袋此次在额定电压下通电10min指示灯熄灭,则电热水袋的发热效率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如图所示,捻动滚摆的轴使其升高后释放,从最高点到最低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若不计空气阻力和摩擦,滚摆将会一直上下滚动,机械能不变(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如图甲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芳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像和物大小相等.
(3)实验时,小芳同学应在M(填“M”或“N”)侧观察蜡烛M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4)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玻璃板比较厚,蜡烛经过两个反射面都会形成像.
(5)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芳应该进行的操作是:连接对应的像点和物点,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点和物点到玻璃板的距离进行比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