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8.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利用的器材有斜面、木板、玻璃板、棉布和小车,如图1所示.

(1)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开始下滑,使小车每次进入水平部分时速度大小相等.
(2)下面是记录实验情况的表格,请将其中(a)、(b)两项内容补充完整,
实验序号水平部分材料(a)小车受阻力的情况(b)小车运动的路程
(3)牛顿第一定律是由此实验直接得来的吗?不是
(4)图2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过程.
①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A.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B.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
C.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
D.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②每次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记下小车最终停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远.其中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非平衡力(选填“平衡力”、“非平衡力”或“不受力”).
③若用木块代替小车再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还需要添加的器材是长方体木块、钩码和弹簧测力计.

分析 (1)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等;
(2)应用控制变量法,根据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小车滑行距离的关系得出实验结论;
(3)小车在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越远;根据实验事实,进行合理的推理,得出相关的结论;
(4)小车在毛巾、棉布、木板上的运动是实际实验,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运动是推理,是理想实验.对于理想实验一定要明确,来源于实际实验,经过合理的推理得出.所以要分清哪些是事实,哪些是合理的推论.

解答 解:
(1)小车从同一点滑下,可以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等;
(2)由实验可知,在小车初速度一定时,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滑行距离越大;
因此记录表格中需要添加(a)小车受阻力的情况;(b)小车运动的路程;
(3)由实验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小车滑行距离越大,
由此可以合理推理:如果小车不受力,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得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
(4)①由图示可知.小车在毛巾、棉布、木板上的运动是实际实验,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运动是推理,是理想实验,故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故ABC错误,D正确;
②通过分析我们知道小车在受阻力最小的木板上滑的最远,所以说阻力越小,物体运动的越远.而小车能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即非平衡力.
③如果要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是我们应想到,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所以应测得物体的重力.需要弹簧测力计.
故答案为:(1)速度;(2)(a)小车受阻力的情况;(b)小车运动的路程;(3)不是;(4)①D;②远;非平衡力;③弹簧测力计.

点评 本题考查理想实验的内容,应明白理想实验的意义:以一定的事实为基础,为合理的外推猜想得到一定的结论.理想实验是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基础,要注意理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小丽同学利用A物体、砝码、泡沫块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所示:

(1)小丽通过观察泡沫块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
(2)比较a、b两图实验现象,能够得到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3)图b中泡沫受到的压力大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体A的重力;
(4)比较a、c两图实验现象,能够得到的结论是: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5)实验中除了用到转换法,还用到哪种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学中我们用压强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为应对菲律宾对我国领土“黄岩岛”的不断挑衅,中国“向阳红06”海监船启程赴南海维权,“向阳红06”船总长91米、船宽14.7米、船底深7.6米,满载排水量4900吨,最大航速13.5节(约25km/h),续航力15000海里,是一艘装备精良的现代化综合海监船.(海水的密度可视为1.0×103kg/m3
(1)若船底某处距海面的深度为6m,则该处受到海水的压强是多少?
(2)若维权中发生冲突,造成船底破损一个面积为10cm2的洞,至少需要多大的压力压住洞,才能使水不进入船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如图所示,用大小为10N的力水平向右拉物体,物体没有被拉动,此时物体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大小为10N,如果拉力增大到15N,物体恰能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将拉力增大至20N,则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15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向人们显示大气压强的存在并且是很大的;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首先通过实验测定了大气压强的数值,并且得到一个标准大气压可以支持0.76米高度的水银柱;实验还表明大气压强的大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压强就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放在水平桌面上完全相同的两个烧杯中装有深度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把体积相同的A、B两个实心小球分别一起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小球静止时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A的质量大于小球B的质量
B.在甲液体中小球A受到的浮力大于小球B受到的浮力
C.在乙液体中小球A受到的浮力等于小球B受到的浮力
D.在甲液体中小球B受到的浮力等于乙液体中小球B受到的浮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所示的情景,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
  春天,屋檐下的冰凌消融
B.
仲夏清晨,叶片上出现了晶莹透亮的露珠
C.
  深秋,铁丝网上结了一层霜
D.
   隆冬,冰雕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在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实验中,小明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相机,拍得如图所示的照片.这种相机说明书上的描述如下:“…每秒曝光2次,像成在同一底片上…”.
(1)纸锥运动的时间tAB=(</=/>) tBC
(2)从A到D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加速下落.判断的依据是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变大.
(3)从A到D过程中纸锥所受空气阻力不等于(等于/不等于)其重力.
(4)右侧为纸锥从E到F过程放大图,该过程中纸锥运动的路程是20cm,纸锥下落的速度是0.4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