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1)如图1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36.8℃;
(2)如图2所示物体的长度是2.50cm;

分析 (1)使用温度计或体温计测量温度时,首先要明确其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末端所对刻度相垂直;
(2)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注意长度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从0开始的,读出末端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同时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 解:(1)由图1知:体温计1℃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即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1℃,此体温计的示数为36.8℃.
(2)由图2知:
刻度尺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端与1cm刻度线对齐,右端与3.5cm刻度线对齐,估读为3.50cm,所以物体的长度L=3.50cm-1.00cm=2.50cm.
故答案为:36.8;2.50.

点评 刻度尺、温度计是日常生活和物理实验中经常使用的基本测量工具.需要我们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小华同学利用实验装置对100g冰加热,她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中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1)在BC阶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2)物质在AB段升温比CD段升温快是因为比热容小,设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则AB阶段物质共吸收了2.1×103J的热量(c=2.1×103J、kg•℃,c=4.2×103J、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每天中午课间,学校都要给同学们发一瓶营养奶,小芳和小红将营养奶带到实验室进行以下实验来测量这种奶的密度.
(1)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零刻度处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标尺中央的右侧.为使天平平衡,此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奶和烧杯的总质量,调节天平平衡时小芳的操作情景如图1示,小红指出这样操作是错误的,因为测量时不能调节平衡螺母.

(3)重新调好天平,小芳和小红互相合作称得奶和烧杯的总质量为64.16g,然后将烧杯中的奶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2示),再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称得烧杯的质量如图3示.量筒中奶的体积是32cm3,量筒中奶的质量是32.96g,测得营养奶的密度是1.03×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某同学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B.学生书桌高约为200cm
C.某初中生的质量约为50㎏D.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17.在图中,由电流方向填入电池和电流表的符号,使电路成为并联电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摩擦力跟压力大小的关系:
(1)实验时,水平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a)所示,它的示数是1.6N.
(2)改变木块上所加钩码的个数进行多次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b)中画出摩擦力随压力大小变化的关系图象.
实验次数12345
压力F/N34567
摩擦力f/N0.60.81.01.21.4
(3)分析图象可知: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
(4)小丽同学想探究摩擦力是否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她将木块沿竖直方向锯掉一半,测得摩擦力的大小变为原来的一半.她由此得出: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接触面越小,摩擦力越小.你认为她的结论正确吗?不合理.理由是: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一般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如图,若入射光线与分界面的夹角是42°,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夹角为93°,那么反射角是48°,折射角是3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11.(1)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请在图中作出反射光线且标出反射角的大小,并大致作出折射光线.
(2)如图所示,请在图中作出两条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12.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
(1)在图中画出射向平面镜的入射光线AO;
(2)在图乙中画出经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
(3)在图丙的方框中填上适当的透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