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10年10月1日,在最佳“发射窗口”,搭载“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发射升空,一个小时后准确入轨,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也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开了序幕.如右图所示,火箭发射时,在发射台下有一个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的______来吸收巨大的热量(填物态变化名称),火箭升空瞬间,看到的白色“气团”是水蒸气______形成(填物态变化名称).火箭通过大气层时由于摩擦而产生大量的热,会使火箭的温度升高.为防止火箭损坏,火箭外壳的材料必须要有较高的______点,同时外壳还需包裹特殊的材料,利用其______ 和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其温度不至于升的过高.

【答案】分析:(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称为液化;若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称为汽化;同时,我们所说的白气都是小水滴,故据此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称为熔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称为升华,熔化和升华都是吸热的.
解答:解:(1)发射台下是水池,而让火焰喷射到水中,则水是从液态变为气态的水蒸气,即发生汽化,从而能从周围吸取热量;这些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遇到冷空气从而液化成的小水珠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2)为防止火箭损坏,火箭外壳的材料有较高的熔点,外壳包裹的特殊材料在与空气摩擦时,或发生熔化、或发生升华,从而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其温度不至于升的过高.
故答案为:汽化、液化、熔、熔化、汽化.
点评:此题考查的有关火箭上的物态变化知识,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考查的方式比较灵活,是一道好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搭载着我国“嫦娥二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此次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已经进入世界领先行列.
(1)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使用的燃料是氢.氢气的热值为14.3×107J/kg,它的物理意义是
1kg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4.3×107J
1kg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4.3×107J
,现有4kg的氢气,完全燃烧其中的3kg,放出的热量是
4.29×108J
4.29×108J
,余下1kg氢气的热值是
14.3×107J/kg
14.3×107J/kg

(2)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上升时,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内能,又通过
做功
做功
把内能转化为火箭的
机械
机械
能.
(3)氢气作为燃料时与煤相比,从热学角度考虑,氢气突出的优点是
热值大
热值大
,从环保的角度考虑,氢气突破的优点是
无污染
无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长征三号丙火箭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把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探月工程二期任务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在飞行了1533秒之后,嫦娥二号实现星箭分离,卫星入轨.此前相对于火箭,卫星是
静止
静止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在经历一次中途修正,约112小时近35万公里行程后,高速飞行的嫦娥二号卫星即将迎来探月征程上的一次严峻考验---近月制动.此间卫星飞行的平均速度是
3125
3125
km/h,近月制动时使发动机喷嘴对准
前进或飞行
前进或飞行
方向点火喷气,产生反向的推力,实现减速.“嫦娥二号”卫星已成功进入环月轨道,我国拥有了第二颗月球卫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0年10月1日,小明同学坐车出外旅游.如图是他看到的中国跨海第一桥--东海大桥的雄姿,他非常想知道这座桥的长度,于是用手表测得他所坐的汽车匀速通过大桥的时间为33min(车速是60km/h),则东海大桥全长为
33
33
km,他还看到洋山深水港逐渐向他靠近,这是以
他所坐的车
他所坐的车
为参照物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
(1)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振动
振动
产生的.
(2)“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卫星上的信息
不能
不能
(填“能”或“不能”)通过超声波传回地球.这是因为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江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运载火箭(包括卫星)起飞时的总质量为345t,受到竖直向上的推动力F=6×106N,那么运载火箭(包括卫星)起飞时所受的合力大小为多少?方向怎么样?(不计空气阻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