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5.下列活动所需的时间约为10s的是(  )
A.学生正常吃一顿午饭所需的时间B.心脏跳动一次所需的时间
C.运动员跑100m所需的时间D.中学生从一楼上到五楼所需的时间

分析 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解答 解:
A、学生正常吃一顿午饭所需的时间在20min=1200s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故B不符合题意;
C、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大于10m/s,高水平运动员的百米成绩可以达到10s.故C符合题意;
D、中学生从一楼上到五楼所需的时间在1min=60s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煤油的热值是4.6×107J/kg,它表示1kg煤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4.6×107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如图所示,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所测木块的长度约是2.60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一种最简单最普通的运动形式.下列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哈雷慧星划过星空B.猎豹在草原上飞奔
C.蜗牛缓慢爬行D.荷花盛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1)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填“A”或“B”)这一侧观察.实验时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实验时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3)进行了调整后,小心移动蜡烛B,直到与点燃的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4)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移去蜡烛B,并在蜡烛B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
(5)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乙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关于电磁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磁场是由磁感线组成的
B.磁场对放入其中的小磁针一定有力的作用
C.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现象制成的
D.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它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静电除霾
   雾霾天气--空气中含有较多的细颗粒物,PM2.5表示大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2.5×10-6m的细小颗粒物,PM2.5含量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形成细小颗粒物的人为因素是各种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其来源包括发电、冶金、纺织印染等各种工业过程中排放的烟尘,以及各类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细小颗粒物粒径小,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可以长时间、大范围的漫游、悬浮,吸入人体会对呼吸系统、心肺甚至大脑造成伤害.
       现在,很多家庭和学校都安装了空气净化器,下图是一种常用的空气净化器的净化原理图.带有静电的雾霾经过带电的极板时就会被静电力所吸引,附着在极板上,空气中雾霾含量就会大大降低,这样就可以保障我们的身体健康了.
(1)PM2.5在大气中的漫游不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扩散现象:判断依据是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而PM2.5的漫游不是分子运动.
(2)如图,雾霾经过空气净化器的电离段后带有电荷,经过收集段被静电力吸引附着在极板上,从而达到洁净空气的目的.(选填“电离段”或“收集段”)
(3)某地市区监测到雾霾天气PM2.5为207μg/m3,即相当于100m3空气中细小颗粒物的质量为2.07×10-2g,市区笼罩在浮尘中,给出行的市民带来不便,请你结合生活体验,提出一条改善雾霾天气的措施:绿色出行、减小汽车尾气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 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

(1)该实验要探究的是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速度的关系
(2)该实验中物体的动能是指物体A(选填“A”或“B”)的动能,该动能是由重力势能转化而来的.
(3)该实验中物体的速度是指物体A从斜面上静止滚下与物体B碰撞时碰前A(选填“碰前A”、“碰后A”、“碰前B”或“碰后B”)的速度,它是通过高度(选填“高度”或“质量”)来改变的.
(4)若在实验中,由于木板较短,物体B碰后滑出木板,在不改变原有器材的情况下,如何保证碰后物体B能始终在木板上滑行?方法是降低A的高度.
(5)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不能(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目的.理由是:木块将一直匀速直线运动下去.
(6)在探究动能与速度关系时,小明认为物体B应该尽量靠近斜面底部,小华认为不需要,你认为说的有理,理由是:物体A在相同的水平面上通过相同的距离时,消耗的机械能相同.
(7)此实验中用到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有: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物“运动会”中龟兔的赛跑.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运动路程的长短,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程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