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关于力的概念,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

A.没有物体就没有力B.有受力物体时,一定有施力物体

C.只有一个物体时,不会有力D.有施力物体时,却不一定有受力物体

【答案】D

【解析】

A.力是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不能脱离物体存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力是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有施力物体就一定有受力物体,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力是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只有一个物体不会有力,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同时存在,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9 年诺贝尔化学奖收于美国科学家约翰古迪纳夫、斯坦利惠廷厄姆和日本科学家吉野彰,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作出的贡献。这种质量轻、可充电且功能强大的电池,如今被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汽车等各个领域。给锂离子电池充电,将_____能转化为__能存储起来,这时锂离子电池相当于_____ (填用电器电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事例中,物体间因发生热传递而导致内能改变的是

A.夏天双手紧紧捂住冰袋感觉凉爽B.冬天两手相互摩擦感到暖和

C.用力将摔炮扔在地上而爆炸D.暖水瓶中的水蒸汽将瓶塞冲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______________电;冬天用塑料梳子梳头时,会发现头发丝会互相分开,这是因为头发丝带上了同种电荷而相互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是2:1,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之比是 2:3,则甲、乙两物体比热容之比是(
A.3:1
B.1:3
C.3:4
D.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余和小乐按照课本要求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他们设计的电路如图1所示.
(1)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该
(2)在使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中,小余试触时电流表的指针向着没有刻度的一侧偏转,如图2所示,根据你的分析,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3)在实验过程中他们连接了如图3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后,观察到灯L2(选填“发光”或“不发光”);通过分析电路连接情况,该电路存在的问题是:(写出一条即可).请在图3上只改动一根导线,符合L1、L2并联,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A2测灯L2的电流,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要求:在需要改动的导线上画“×”,用笔将改动后的导线画出,导线不许交叉).
(4)他们改正错误后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电路中的A,B,C处,测出它们的电流,见下表:

实验次数

A处的电流 IA/A

B处的电流 IB/A

C处的电流 IC/A

1

0.10

0.12

0.22

2

0.22

0.24

0.46

3

0.26

0.30

0.56

通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在实验中可以采用的方法改变A,B,C处电流的大小从而进行多次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B. 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静止

C. 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

D. 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燃料的热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5kg的煤油和1.5kg的煤油热值一样大

B.容易燃烧的燃料热值一定大

C.煤的热值比干木材的大,煤燃烧放出的热量比干木材放出的热量多

D.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燃烧情况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过程中,小明选择了5Ω、10Ω、20Ω、25Ω五个电阻进行实验,电路图如图甲所示.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未完成的电路完成,且使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大.(导线不能交叉)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选填“断开”或“闭合”)状态.
(3)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没有示数,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示数始终接近电源电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
A.电阻断路
B.电流表坏了
C.滑动变阻器短路
D.电阻短路
(4)排除电路故障进行实验.为达到实验目的,滑动变阻器除了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外,还起到的作用.实验中,当把5Ω的电阻换成10Ω的电阻后,应把变阻器滑片向(填“左”或“右”)滑动,同时眼睛盯住才可能达到这个目的.
(5)根据实验数据,作出I﹣R图象如图丙所示.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图象可得出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