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4.下列关于电流、电压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A.手机正常工作的电流约为10AB.家用电冰箱正常工作电流约10mA
C.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D.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22V

分析 做这种题目,要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要有一定的估测能力,根据生活常识和必要的计算去判断题目的对错.

解答 解:
A、手机正常工作的电流约为150mA=0.15A,故A错;
B、家用电冰箱的工作电压是220V,功率一般为200W左右,由P=UI可得:I=$\frac{P}{U}$=$\frac{200W}{220V}$≈0.9A=900mA,故B错;
C、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故C正确;
D、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1.5V,故D错.
故选C.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一些常见物理量的估测能力,需要学生对生活中的常见物理量单位、大小有所认识,此题就会得到正确答案.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一根棉线和两个纸杯制成“土电话”,可用来证明固体能够传声
B.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工作时,人们常佩带耳罩,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雨滴落在地面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D.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为了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同学用漆包线(表面涂有绝缘漆的导线)在大铁钉上绕若干匝,制成简单的电磁铁,下图甲、乙、丙、丁为实验中观察到的四种情况.

(1)实验中通过比较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这应用了物理学中的转换法(选填“转换法”或“模型法”).由甲、乙两图可知,当电路中有电流通过时,电磁铁有(选填“有”或“无”)磁性;
(2)比较图乙和图丙可知:匝数相同时,电流越大磁性越强;
(3)由图丁可知,在电流一定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家用电器的额定电流最接近4A的是(  )
A.家用电冰箱B.电视机C.节能灯D.电压力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小明通过实验研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实验电路如图所示,已知电源电压为3V.闭合开关S后,小灯泡L1、L2均不发光,且电流表示数为零.他按照图中虚线所示的方法,用电压表检测电路故障,测得灯L1两端电压为3V,灯L2两端电压为零.假设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下列故障判断正确的是(  )
A.灯L1处出现了短路B.灯L1处出现了断路
C.灯L2处出现了短路D.灯L2处出现了断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物业工作人员来王明家收电费,他观察到王明家电能表的情况如图所示,然后从记录本上查出上月电能表的示数是811.6kW•h.若按0.5元/(kW•h)计费,王明家本月应缴电费60元;当王明家只有一盏电灯单独工作时,3min内转盘正好转过5圈,则该灯泡的功率为40W;若家中已有200W的电视机一台,700W的电饭锅一只,则王明家的电路上最多可接“220V  40W”的电灯5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  )一定不能产生回声.
A.出谷对面B.空旷原野中C.教室内D.海底遂道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C.声音在固体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更慢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小明和小红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三个烧瓶中所盛煤油的质量相等,三瓶煤油中都各自浸泡着一段金属丝,烧瓶A中的金属丝是铜丝,电阻为R1,烧瓶B中的金属丝是镍铬合金丝,电阻为R2,烧瓶C中的金属丝是锰铜合金丝,电阻为R3,温度计显示煤油的温度.
(1)实验中通过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来比较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多少.
(2)为了便于比较三种电阻丝通过电流后产生的热量的多少,A、B、C三瓶中应装入质量相等和初温相同的煤油.
(3)这三个电阻R1、R2和R3阻值应该不相等.(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4)若R3>R2>R1,闭合开关后,小明和小红发现C烧瓶中温度计的示数升高的最快,B烧瓶中温度计的示数升高的较快,A烧瓶中温度计的示数升高的最慢.这表明: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导体产生的热量就越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