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9.在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把体积相同的铁块和木块放入水中,静止后木块受到的浮力比铁块小
B.把质量相同的铁块和木块放入水中,静止后木块受到的浮力比铁块大
C.把体积相等的铁块和铝块放入水银中,静止后铝块受到的浮力比铁块大
D.同一木块浮在酒精面上比浮在水面上受到的浮力小

分析 ①将体积相同的木块和铁块投入水中,因为木块会漂浮,铁块会下沉,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判断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
②质量相同的木块和铁块放入水中,因为木块会漂浮,铁块会下沉,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
③把质量相同的木块和铁块放入水银中,都会处于漂浮,再根据物体的漂浮条件得出受到的浮力关系;
④同一木块浮在酒精面上和浮在水面上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它的重力.

解答 解:
A、ρ>ρ>ρ,放入水中,木块会漂浮,铁块会下沉,二者排开水的体积不相同,V>V木排,V=V铁排,由题知,木块和铁块的体积相同,
根据Fvg,铁块受到水的浮力更大;故正确;
B、质量相同的木块和铁块,G=G,木块和铁块放入水中,木块会漂浮,铁块会下沉,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F木浮=G,F铁浮<G,F木浮>F铁浮;故正确;
C、把质量相同的木块和铁块放入水银中,都会处于漂浮,根据物体漂浮条件可知:F木浮=G,F铁浮=G,F木浮=F铁浮.故错误;
D、同一木块浮在酒精面上和浮在水面上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它的重力,故错误.
故选:A、B.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重力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掌握和运用,根据密度关系得出物体的浮沉是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美丽的钓鱼岛位于中国的东海,这里蕴藏有大量的石油、天然气、珍珠、玛瑙等丰富的天然资源.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石油在燃烧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以“绿色引领时尚”为主题的中国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Expo2011XIANCHINA)于2011年4月28日拉开帷幕.
(1)同在兰州工作的小磊和小强结伴自己开车一起去看世园会.如图1所示为他们在某一十字路口等红绿灯后再次启动过程的频闪照片.该车从图示起点处(车头所对的零刻度线位置)由静止开始出发,同时,摄像头开始拍照,以后车沿直线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仔细观察频闪照片,如果该车照此规律从起点运动0.8s到达D处,请填写表格中所缺的数据(不需要估读),并判断赛车启动过程做什么运动,将结果填在表中相应空格内.
 位置 起点 A B C D
 时间/s 0 0.2 0.4 0.6 0.8
 路程/m 0 1 4 9 
 运动形式 
(2)在平直的公路上,轿车匀速行驶,速度表如图2甲所示,小磊某一时刻看窗外,恰好看到如图乙所示的交通标志牌,则从标志牌到西安还需多少时间?
(3)小磊和小强的朋友小峰是乘火车去西安世园会的,已知途中所乘火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用了1min50s完全穿过长度为2000m的一个隧道,求这列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火车全部都在隧道中的时间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2009年7月22日,发生了罕见的日全食奇观,苏州处于最佳观测地区之一,尽管天公不作美,可人们还是体验到了日全食带来的奇特感受.日全食期间没有太阳光照射,地面气温短时间下降了5~7℃,空气的内能减小(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搓手能使手的温度升高,这是用做功的方法使手的内能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是小刚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装置.在竖立的玻璃板前面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B处出现蜡烛的像.
①小刚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B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这里应用了等效替代法(选填“等效替代法”或“控制变量法”)的物理方法.
②小刚还发现:用光屏去承接蜡烛在B点的像,像怎么也无法成在光屏上,这一实验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选填“实”或“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根据如图所示的两幅图片,请你写出教科书中对应的实验结论.图甲: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图乙:分子间存在引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甲乙两位同学在“探究人的反应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试验中,做了如下实验:
①两个同学如图做好准备(0刻度端朝下),测试者突然松开手,被测试者要仅用拇指和食指将尺夹住.记录被测试者捏住尺的刻度(这个刻度越小,说明被测试者的反应越快).
②让被测试者按102、104、106这样的顺序数到200的同时,重复步骤①.
③被测试者闭上眼睛重复步骤①,测试者在放开直尺的那一刹那发出声音(如发出“开始”的声音),给被测试者一个信号.
④再重复步骤①②③各4次(步骤①②③必须交替进行),求出5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设计思想中值得可取的地方在于把一个复杂的难于测量的科学量,通过设计转化为一个比较浅显的可测量的科学量,即把测人的反应速度(填科学量的名称)转化为测拇指和食指捏住刻度尺处的刻度值,使抽象问题直观化和具体化;
(2)实验时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目的是排除实验的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3)为什么步骤①②③要交替进行,而不是先把步骤①连续做5次后再连续做5次②、③?这样做可以排除前面同一信号连续多次反应后,对后面的信号的反应快慢产生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一个物体温度降低了,原因是(  )
A.一定是它对外界做了功
B.一定是它放出了热量
C.可能是它放出了热量,也可能是它对外界做了功
D.可能是外界对它做了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主要是运用了患者病变部分的振动携带信息(选填“具有能量”或“携带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含里头的空气)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选填“音调”或“响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