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9.在“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和支路电流的关系”时,小明把两个灯泡L1、L2并联起来接到如图甲所示电路中,分别把图中A、B、C各点断开,把电流表接入,测量流过的电流,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1)若要测量C点的电流,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乙中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连接时导线不能交叉)
(2)连接电路时,当最后一根导线刚接入电路时,发现灯泡立即发光,电流表指针偏转,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不规范操作是连接电路时开关没有断开.同时,小明发现电流表指针出现如图丙所示的情况,为使测量值更准确,他应该把0~3A的量程改接为0~0.6A的量程.
A点电流I1B点电流I2C点电流I3
电流I/A0.30.10.2
(3)纠正错误后,小明开始实验,并将策略数据记录表格.则可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4)为使实验更准确,防止实验数据存在偶然性,你对本实验的改进建议是:更换不同规格的小灯泡或改变电源电压进行多次实验.

分析 (1)若要测量C点的电流,电流表应串联在C点,然后灯泡L1并联在电流表、灯泡L2两端;
(2)为了电路安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断开;根据电流表的使用分析.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接线柱要接正确,量程用选合适的量程进行测量;
(3)分析A、B、C三点的电流得出结论;
(4)为了使结论有代表性,应更换不同规格的小灯泡或改变电源电压,多做几次实验.

解答 解:(1)若要测量C点的电流,电流表应串联在C点,然后灯泡L1并联在电流表、灯泡L2两端,如下图所示:

(2)当最后一根导线刚接入电路时,发现灯泡立即发光,电流表指针偏转,说明在连接电路时开关没有断开;
丙图中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角度太小,说明量程太大了,应把0~3A的量程改接为0~0.6A的量程;
(3)由表中数据可知,IA=IB+IC,故可得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4)为了防止个别偶然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在实验中采用更换不同规格的小灯泡或改变电源电压的方法来改变电流的大小从而进行多次实验.
故答案为:
(1)如上图所示;
(2)连接电路时开关没有断开;把0~3A的量程改接为0~0.6A的量程;
(3)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4)更换不同规格的小灯泡或改变电源电压进行多次实验.

点评 本题考查了探究并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验,涉及到电流表的正确使用、实验的注意事项、实验结论的归纳和实验的改进,要注意要使结果具有代表性,就要用不同的规格的灯泡或电源,多做几次实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9.某单缸四冲程汽油的气缸活塞面积为5×10-3m2,一个冲程活塞在气缸中移动的距离是50mm,满负荷工作时做功冲程燃气的平均压强为8×105Pa,飞轮lmin转动1800周,当汽油机满负荷工作时(不计摩擦),求:
(1)做功冲程中燃气对活塞的平均压力;
(2)一个做功冲程中燃气对活塞做的功;
(3)汽油机的功率.
(4)若1min内消耗汽油22.5g,该汽油机的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0.下列关于物理概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
B.在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C.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D.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7.某质量是60kg的物体在月球表面时,约重100N,一根绳子在地球表面最多能悬挂重600N的物体,它在月球表面最多能悬挂的物体的质量大约是多少?(地球上取g=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如图,一些汽车的后视镜上装有除雾装置,闭合该装置开关,会从镜框与镜子之间的缝隙吹风,使镜子上的雾气或水珠迅速散去.这种装置是利用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方法加快镜面上的雾气或水珠蒸发(填物态变化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如图所示,图1电阻R和滑动变阻器组成并联电路,此电路有(填“有”或“没有”)发生短路的可能.图2所示的旋盘式变阻箱,显示的阻值为3204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用筷子在透明塑料纸上滴一个小水珠(相当于凸透镜),双手水平端着塑料纸靠近报纸,透过水珠去看报纸上的字,看到的字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虚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如图所示的是“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 玻璃板垂直;两只相同的蜡烛 A、B 竖立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 A 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选“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 A 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如果有一块较厚的玻璃板和一 块较薄的玻璃板,实验时应选较薄的玻璃板.
(2)点燃 A 蜡烛,小心地移动 B 蜡烛,直到与 A 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体 的大小相等;进一步观察 A、B 两只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 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3)移去蜡烛 B,在原处放一个光屏,光屏上不能(填“能”或“不能”)显示蜡烛的像,说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填“实”或“虚”)像.
(4)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采取下列哪一项 操作B.
A、保持 A、B 两只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 A 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两瓶口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图甲).抽掉玻璃板后,最终发现两瓶内气体颜色基本相同(图乙).
请问:
(1)这是一种什么现象?答:扩散现象.
(2)它说明了什么?答: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在丙、丁两图中,演示物体对外做功本身内能减少的实验是丁(“丙”或“丁”),这个实验中容器内出现的现象是:有白雾出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