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3.如图所示,在含盐量很到的死海当中,人可以悠闲的躺在水面上看书,请你根据沉浮条件解释其中原因.

分析 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可解答此题.

解答 答:由于死海中海水的密度很大,所以此时人在没有全部浸没的情况下,所受的浮力会等于自身的重力,所以人会漂浮在海面上.

点评 知道漂浮的条件是: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是解题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某同学连接电路如下.
(1)请你指出造成电路错误的原因是开关闭合后电源短路
(2)将图中的电路改成正确的电路.(要求只改动一根导线.划掉的导线上“×”,若需连线用笔划线表示改动后的导线.)
(3)某同学将电路改正后,当连好最后一根导线时,发现两个灯泡立即发光,请你指出该同学所犯的错误是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没有断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为了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小丽同学利用老师所给的器材,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装置.

(1)小丽将系于木块两侧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定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挂钩,使作用在木块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并通过调整钩码个数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木块平衡时,小丽将木块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木块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平衡;
(3)在实验时,小丽发现当两边所挂钩码个数不同时,木块依然处于了平衡状态,请你帮助小丽分析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木块与桌面之间存在摩擦力;
(4)找出原因后,小丽把木块换成木板,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在实验过程中,小华又发现:当利用再木板上的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时,木板也能平衡,请你她分析原因并找出简单可行的解决方案:可能是由于木板的质量太大或两边的拉力较小;实验中应选择质量较小的卡片或两边的拉力要大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小明同学正在体育课上测试“原地实心球投掷训练”项目中,球出手时的飞行轨迹.从球出手到落地过程中,下面关于实心球机械能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
A.球的动能一直增大,重力势能一直减少
B.球的动能一直减小,重力势能一直增大
C.动能先减小后增大,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D.动能先增大后减小,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小云在家中用两个相同的矿泉水瓶做实验,如图甲所示,她这是为了验证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这时妈妈做菜时需要个蛋黄,于是她又拿着一个空矿泉水瓶对准蛋黄的上方,如乙图,挤压瓶子放手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蛋黄就被“吸”了进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所示,物理小组的同学,采用质量不同的A、B两个小球(m>m)碰撞静止在同一水平面上木块,进行“探究动能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如甲、乙两图,他们首先将A小球置于斜面的不同高度后,让小球由静止滚下,撞击木块,这是为了探究动能与速度关系,通过观察、比较木块移动的距离,就可以得到初步结论.
(2)若要探究动能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应选择甲丙两图的操作进行实验,通过比较两图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3)小光同学从能量转化角度分析,认为实验中也可以不用斜面,拿来了一根弹簧,设计了如图丁所示实验,每次把弹簧压缩到相同的程度后再分别将A、B小球弹出,碰撞静止在同一平面上的木块.你是否同意他的方案并说明理由:不同意,没有控制小球的速度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辽宁舰″是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其排水量约6万吨的排水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g取10N/kg)(  )
A.满载时舰受到的浮力是6×108NB.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是6万吨
C.它最多能装载总质量6万吨的飞机D.飞机飞离时排水量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2.如图,木块放入装有水的容器中,此时水深20cm,木块的质量m=100g,浸入水中的体积占总体积的$\frac{4}{5}$.(g取10N/kg)求:
(1)容器底部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2)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小;
(3)木块的体积;
(4)要木块全部浸没水中,需要对木块施加多大的压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2013年6月20日上午十时,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中国将首次在神舟飞船上进行太空授课.这是我国前所未有的,在全球来说也是第二次.如图所示,王亚平正在演示水球实验.该现象在现实生活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应用是(  )
A.平面镜B.照相机C.投影仪D.放大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