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下图甲所示为某型号汽车的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量的电路原理图,其中电源两端的电压恒为24V,R0=10Ω,A为油量指示表(一只量程为0—0.6A的电流表),RX为压敏电阻,它的上表面面积为10cm2,其他阻值与所受压力的变化如下图乙所示,当油箱加满油时,油量指示表的示数如下图丙所示。

(1)当RX所受压力为零时,RX的阻值为多少?

(2)当油箱内汽油用完时,油量指示表的指针指向某一位置,求此位置所对应的电流值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油箱装满油时,油对RX的压力与压强各为多少?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评估抽测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40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届江苏省东台市第六教育联盟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仔细阅读材料,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我们已经学过杠杆的力臂和杠杆的平衡条件,如果把这些知识稍加拓宽和延伸,就可尝试用新的方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的状态称为力矩平衡状态。物理学中把力和力臂的乘积叫做力对转动轴的力矩。力矩用M表示,即M=FL,式中L为力臂,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矩的单位是牛顿•米,符号为N•m。引入力矩概念后,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叙述为:使杠杆沿顺时针转动的力矩与使杠杆沿逆时针转动的力矩相等。用公式表示为:M顺=M逆

(1)力矩的表达式为:M= ,力矩的国际单位为

(2)用垂直于门的力推门,推力F=80N,手到门轴的距离为0.3m,则F对门轴的力矩M为 N•m。

(3)如图所示,一根均匀木棒OA可绕过0点的水平轴自由转动,现有一方向不变的水平力F作用于该棒的A点,使棒从竖直位罝缓慢转到偏角0<90°的某一位罝(缓慢转动可视为匀速转动),设M为力F对转轴的力矩,对此过程中M和F判断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

A.M不断变大,F不断变大

B.M不断变大,F不断变小

C.M不断变小,F不断变大

D.M不断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届江苏省东台市第六教育联盟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两只定值电阻RA和RB,各自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如U–I图象中的A、B。则( )

A. 若将它们串联接在电源两端,RA的电流是RB的2倍

B. 若将它们并联接在电源两端,RA两端的电压是RB的2倍

C. 若将它们串联接在电源两端,RA的电功率是RB的2倍

D. 若将它们并联接在电源两端,RA的电功率是RB的2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届江苏省东台市第六教育联盟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常用仪器或工具:①量筒;②剪刀:③烧杯;④试管夹;⑤托盘天平;⑥弹簧测力计,工作过程可抽象成一根杠杆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届湖北省孝感市八校联谊九年级12月联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如图在试管内装些水,用软木塞塞住,加热使水沸腾,水蒸汽会把木塞冲开,在此过程中:酒精燃烧,是 能转化为 能。水的温度升高,这是利用 的方法增加了水的内能。水蒸汽冲开瓶塞的过程是 能转化为 能。

(2)如图:要让两灯串联,应闭合开关 ,要让两灯并联的,应闭合开头 。如果同时闭合S1、S2和S3会出现

(3)同学们在物理实验的实践中总结了电压表接入电路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归纳如下,请你根据列举的现象说出原因:

①指针不动,说明

②指针反偏,说明

③指针偏转到最大刻度或偏转角度太小,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届湖北省孝感市八校联谊九年级12月联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 普通家用照明灯的工作电流约为2A

B. 电饭锅加热档的功率约为100W

C. 家用电风扇的额定功率约为2000W

D. 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约为1.5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届湖北省汉川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检测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小灯泡正常发光。若将小灯泡和电流表的位置互换,则合上开关后的现象是

A. 小灯泡不发光

B. 小灯泡会烧坏

C. 小灯泡仍正常发光

D. 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没有示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如图所示,小明用光具座(0—100cm)、蜡烛、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甲、乙)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我们需要让烛焰、凸透镜甲、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2)此凸透镜甲的焦距是15cm,当烛焰在图一所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3)要使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小时,在不改变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可将烛焰向 (填“靠近”或“远离”,下同)凸透镜方向移动,同时将光屏向 透镜的方向移动.

(4)小明查资料发现物体距离凸透镜足够远时(大于10倍焦距),所成的像与透镜间的距离就近似等于凸透镜的焦距。他想用这种方法利用图16中的蜡烛和光具座来测量凸透镜乙的焦距(焦距大约为5cm左右)。他应该把蜡烛放在 cm处,光屏放在 cm处,然后调节 ,使光屏上的像最小最清晰。此时凸透镜和光屏的距离就是凸透镜乙的焦距.

(5)为了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小明和同学课后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状可改变的液体透镜.当蜡烛、光屏和液体透镜如图放置,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此烛焰像应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用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改变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发现光屏上的烛焰像模糊了,若把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时,光屏上的像又清晰了,说明液体透镜注水后,成的像将 (选填“靠近”、“远离”)凸透镜,此实验说明了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的成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