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下列操作中,能改变物体发出声音音调的是( )
A.用劲拨动琴弦
B.在二胡的弓毛上涂一些松香
C.使劲拉弓
D.转动小提琴紧弦的旋钮
【答案】分析: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
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解答:解:A、用劲拨动琴弦会增大琴弦振动的幅度,从而会增大响度,不符合题意;
B、二胡的弓毛上涂一些松香是为了增大弓与弦的摩擦,从而发出声音,不符合题意;
C、使劲拉弓会增大弹性势能,这样可以使箭射的更远,不符合题意;
D、转动小提琴紧弦的旋钮可以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从而改变琴弦振动的快慢,所以可以改变发声的音调,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音调和频率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区分判断声音的特征是中考的重点,也是易错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苹果甜度的研究
某校的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研究发现了苹果的甜度和其电阻有一定关系.并初步得到了一种鉴别苹果甜度的方法.以下是该研究小组的研究过程和成果.请你在划线处完成填空,或根据提问作出问答.


(1)苹果电阻的测量
我们知道干燥的苹果表面覆盖有一层绝缘的蜡质物.可研究小组在探索中意外发现苹果的柄和苹果底部向内凹进的部分竟然是导电的.好象两个天然的电极.请用笔线代替导线.在图中完成测量苹果电阻的实验电路.
(2)影响苹果电阻的因素.
有同学在研究中提出:苹果的电阻不仅与苹果的甜度有关,还可能与苹果的不规则形状有关.为此.他们共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经过讨论选择了一种方案进行实验,并获得了苹果的电阻与苹果的形状关系不大的结论.你认为实验小组选择了哪一种方案.为什么?
(A)对同一苹果外围进行不同程度的切削.发现电阻不变.
(B)选择相同甜度不同形状的苹果进行测量.发现电阻不变.
(C)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苹果两端的电压发生变化.发现电阻不变.
方案:
A
A

选择的原因:
这种方案能较好地控制苹果甜度这一因素对苹果电阻的影响,方便操作
这种方案能较好地控制苹果甜度这一因素对苹果电阻的影响,方便操作

(3)通过苹果的电流与苹果汁中糖浓度的关系
研究小组最终得到了糖的浓度和用16伏电源电压测量苹果得到的电流关系图.如果糖浓度达O.08克/毫升已感到甜了,那么用16伏电源电压测量苹果时获得200微安的电流,这个苹果是
(选填:“甜”或“不甜”).
请你根据图中数据归纳出糖浓度(用P表示)在O.05~O.09克/毫升范围内,糖浓度与电流(用J表示)的关系.用数学公式表达,并在下列图中画出关系图线.
16伏电压下通过苹果的电流与果汁中糖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回顾实验和探究:(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过程 将碎纸片放在正在播放音乐的扬声器的纸盆上,看到纸片不断跳动. 放在真空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用抽气机将罩内空气逐渐抽出,听到铃声越来越弱.
结论 上述过程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振动
产生的.
上述过程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介质
(2)探究平面镜成像:
器材及装置图 器材:刻度尺、玻璃板、白纸、两支相同的蜡烛、火柴.
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
物像到平面镜距离
物像到平面镜距离
的关系;
两段等大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物像大小
物像大小
的关系.选点燃的蜡烛作为研究对象是为了
平面镜成像更清晰
平面镜成像更清晰
步骤 1.如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白纸,纸上立着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这是运用
等效替代
等效替代
法;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竖立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
像A′.再拿一支未点燃蜡烛B,竖立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
好像点燃一样
好像点燃一样
,这个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
3.把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位置连起来,观察连线与玻璃板是否垂直,并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
平面镜
平面镜
的距离.
4.在蜡烛B的位置换用光屏,观察到光屏上
不能
不能
(能,不能)成像.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
①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同一高度

②将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节
光屏
光屏
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并观察像的性质;
③然后再分别改变物距2种情况,重复以上操作,观察成像情况;
④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如下表.请你将表格填写完整.
物距u 像的性质 应用
放大或缩小 倒立或正立 虚像或实像
u>2f 缩小 倒立 实像 照相机
  放大   实像 投影仪
u<f 放大 正立 虚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某同学利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玻璃板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几位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先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在此实验中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是在
 
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2)小明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3)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体
 
关系.
(4)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体的
 
关系.
(5)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的位置放置一个光屏,那么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选填“实”或“虚”).
(6)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
 
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7)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①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②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6)相同的操作
(8)小红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他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是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
 

(9)使点燃的蜡烛A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
 
,理由是
 

(10)观察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
 
造成的.
(11)如果有2mm和3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该选择
 
厚的玻璃板进行实验.
(12)小强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按照如下步骤实验:
第一步: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
第二步: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第三步:将蜡烛B点燃放到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第四步:用直尺测量出蜡烛和像到镜面的距离
在他的实验操作中,第
 
步明显错误,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精英家教网如图1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刻度尺,刻度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
 
;进一步测量A、B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记录了如下实验数据
  物距/cm 像距/cm 像与物大小比较
第一次 12.0 12.0 等大
第二次 15.0 15.0 等大
实验表明:像与物体的大小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4)第(2)步中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B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这里应用了
 
(选填“等效替代法”或“控制变量法”)的物理方法.
(5)多次改变物距的大小主要是为了
 

A.减小错误                         B.使每组数据更准确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D.获得多组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6)实验中如果把平面镜向左倾斜,如图3,实验能否成功?说出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