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3.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的电路,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电阻间的关系,若保持电源电压的大小和电阻箱R1的阻值不变,移动滑动变阻器R2的金属滑片P,可测得不同的电流、电压值,如表1所示.然后,他又改变电阻箱R1的阻值,测得相应的电流值,如表2所示.
(1)分析表1中数据可知:在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2)分析表2中数据据可知:电流与电阻不成(成/不成)反比,这与欧姆定律不符(相符/不符),其原因没有控制R1两端的电压不变.
表1
实验序号U1/VI/A
10.2
1.50.3
20.4
表2
实验序号R1I/A
30.5
60.33
90.25
(3)知道原因后,他在表2中正确记录下第一组数据后,将电阻箱调到6Ω时,这时他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直到电压表示数为1.5V为止.同理完成第三组数据.

分析 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电阻两个因素有关,因此实验时要应用控制变量法,即:研究与电压的关系要保持电阻不变;研究与电阻的关系要保持电压不变.

解答 解:
(1)由表1数据可以看出,导体中的电流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并且成倍数的增大,所以得出的结论是:在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2)由表2数据可以看出,3组数据中电流I与R1的乘积均不同,即电流与电阻不成反比,这与欧姆定律不符;
原因是:他在改变电阻箱R1的阻值时,R1两端的电压也随之变化,此时电压和电阻都变化,没有控制R1两端的电压不变.
(3)由表2可知,将3Ω的电阻接入电路时,R1两端的电压为U1=I1×R1=0.5A×3Ω=1.5V;
将3Ω的电阻换成了6Ω的电阻时,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变大,电路中电流变小,由U=IR可知,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变小,则电阻分得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示数增大);
要探究电流和电阻之间关系,必须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即与电阻并联的电压表示数不变,所以应调节滑片向右移动,增大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使电压表的示数减小为1.5V时,再读取电流表示数.
故答案为:(1)在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2)不成;不符;没有控制R1两端的电压不变;
(3)右;电压;1.5V.

点评 在探究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关系的实验中,注意使用控制变量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从甲地经乙地到达丙地,若汽车在甲、乙两地同行驶所用时间t,平均速度为v1;汽车在乙、丙两地间行驶路程为s,行驶的平均速度为v2,则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A.$\frac{{v}_{1}+{v}_{2}}{2}$B.$\frac{{v}_{1}t+s}{t}$C.$\frac{({v}_{1}t+s){v}_{2}}{{v}_{2}t+s}$D.$\frac{({v}_{2}t+s){v}_{1}}{{v}_{1}t+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几位同学为了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水和煤油,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如表是他们做实验的记录:
实验次数液体种类质量/g初温/℃末温/℃加热时间/min
120020288
210020284
3煤油20020284
4煤油20020242
(1)为了完成实验,需要的测量仪器有秒表、天平、温度计.
(2)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目的是使液体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
(3)分析l、2两烧杯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4)分析1、3两烧杯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物质,质量相同,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种类有关,实验反映了不同物质的吸热的本领是不同的.
(5)第(3)问和第(4)问分析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同学们进行了下列实验:(如图所示)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验实物图(要求电流表接0-0.6A量程,电压表接0-3V量程).
(2)当滑片P移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则电压表的示数为1.7V,电流表的示数为0.28A,电阻的大小为6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不是电磁波,但是可以在真空中以3×108m/s的速度传播
B.从不同位置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是镜面反射的结果
C.阳光通过棱镜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说明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D.阳光通过茂密的树叶缝隙在地面形成“亮斑”,说明光发生了折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如图所示,将一只小门铃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楚地听到铃声,若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铃声将会逐渐减小;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你将会听到铃声逐渐变大,这个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某同学身高1.6m,立于一个大的平面镜前,若该同学离镜面距离2m,则人和像之间的距离为4m.若该同学向后移动3m则像离镜子的距离为5m.像的大小不变(填“变小”、“变 大”或“不变”.) 若该同学以lm/s的速度靠近镜,则像相对于人的速度为2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亮应按照自下而上(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测量过程中,温度计在某一时刻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的温度为69℃;
(3)将装有物质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使被加热物体受热均匀.
(4)根据该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可知,该物质温度为70℃时处于固态;当加热到8min末,试管中物质所处的物态是固液共存态,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7 分钟.
(5)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的特点是继续吸热但温度,此物质为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沸水也能结冰?    沸水也能结冰吗?在地球表面自然环境中的确不可能,但人为改变外界环境因素后一切皆有可能.科学家将盛有适量水的杯子放置在玻璃罩中密封(如图甲),用抽气机向外抽气,奇怪的现象发生了:杯子中的水沸腾了,继续抽气,杯子中上层水仍在沸腾,下层水开始结冰,最终水全部结成了冰.原来随着玻璃罩中的空气被抽出,沸点一直降到室温,故杯中的水沸腾了.研究表明晶体的熔点(或凝固点)也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小,晶体的熔点(或凝固点)越高,所以当玻璃罩中气体压强减小到足够低时,水的凝固点升高到室温,故沸腾的水很快结冰了.

(1)文中提到“原来随着玻璃罩中的空气被抽出,沸点一直降到室温”的依据是在室温下水沸腾了.由于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所以地球表面自然环境中,杯子中上层水沸腾、下层水结冰的现象不可能(可能/不可能)存在;
(2)如图乙,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将一根两端拴有重物的细金属丝,挂在一个粗大的冰块上.一段时间后,钢丝穿冰块而过,而冰块完整无缺.使用细金属丝和悬挂重物的目的都是增大(钢丝对冰块的)压强,从而使冰的熔点降低(降低/提高/保持不变),所以细金属丝下方的冰块熔化,由于环境温度较低,熔化而成的水又很快凝固(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故钢丝穿冰块而过且不留缝隙;
(3)滑冰运动员所穿滑冰鞋都带有冰刀,如图丙所示,在滑冰过程中,冰刀通过做功的方式使得冰的内能变大,同时增大(增大/减小)了对冰面的压强,从而改变了冰的熔点,使得冰刀划过的冰面容易熔化,最终能起到减小摩擦力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