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小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她先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记录焦距为10cm.
(2)之后,小华把凸透镜放在光具座50cm刻度处,点燃的蜡烛放在20cm刻度处,调节光屏位置,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看到倒立(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当把蜡烛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cm刻度时,保持透镜位置不变,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该向右(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此时,风一吹,烛焰向右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左偏.
(3)小华同学还进一步利用图乙的装置了解近视眼矫正的原理.她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蜡烛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选填“前方”、“上方”或“后方”).

分析 (1)凸透镜的焦距是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的点到光心的距离;
(2)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知道照相机是根据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缩小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物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在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像.
(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太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太短,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近视眼镜是凹透镜,远视眼镜是凸透镜.

解答 解:(1)根据焦距的定义,此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焦距,f=30cm-20cm=10cm;
(2)当物距为u=50cm-20cm=30cm,此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当物距u=50cm-35cm=15cm时,此时物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在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像,故应将光屏向右移动.
其中放大镜是根据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的原理制成;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缩小倒立的实像制成的.
因为凸透镜成倒立的像,故风一吹,烛焰向右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左偏;
(3)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发散作用是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推迟会聚,所以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
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太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故答案为:(1)10;(2)倒立;缩小;照相机;右;左;(3)发散;前方.

点评 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和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化,像距变化,像变化经常用到,一定要熟练掌握.本题还考查了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本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能够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如图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 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光的色散;用于电视遥控器的是一种看不见的光线叫做红外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小佳做“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实验情景如图(a)(b)(c)所示,请填写空格处的内容,
①由图(a)(b)(c)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为0.2牛;
②由图(b)中量筒内水面位置可知,水的体积为40厘米3
③由图(b)(c)中量筒内水面位置可知,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为20厘米3
④根据小佳同学测量的实验数据,在误差范围内,经运算、比较可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旦增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旦增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能确定像的位置;
(2)蜡烛A的像是由于光射到玻璃表面发生反射(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3)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旦增移去蜡烛B,并在蜡烛B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此现象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选填“实”或“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所示,竹叶上水珠晶莹透亮,映出竹叶纹理“清晰”的像.这个像的特点是(  )
A.正立放大B.正立等大C.倒立放大D.倒立缩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物块放在相同的海绵上,海绵的凹陷程度如图所示.若将它们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厚度,剩余部分仍放在相同的海绵上,则下列图中正确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有形状不规则的甲乙两个物体,质量之比为3:2.将它们分别投入装满水的烧杯中均能完全浸没,已知溢出水的质量之比为2:1.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个物体的体积之比为2:1
B.甲乙两个物体的密度之比为2:1
C.甲乙两个物体的密度之比为3:4
D.甲乙两个物体的体积、密度之比均为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为了测定玩具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某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了在2.0s内小车从A经过B到C的实际运动路线(如图),利用测量工具及有关知识求:
(1)小车2.0s内通过的路程是6.00cm
(2)小车从A到B过程中的速度是3.00c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如图所示,小聪同学做“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来测量砖块的密度”的实验.首先,取一小砖块作为样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
(1)用天平测量它的质量:在使用天平时,应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当天平平衡后,将待测小砖块放在天平的左盘,向另一个盘里加(或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的位置,直到横梁重新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小砖块的质量为0.084kg.
(2)如图乙所示,用量筒测量出小砖块的体积,则小砖块的密度为1.68×103kg/m3
(3)由于砖块具有吸水性,在实验中测量出小砖块的密度比真实值偏大(选填“偏大”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