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5.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你认为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一名中学生漂浮在水面时受浮力约为50N
B.在髙原“日光城”拉萨,水的沸点为100℃
C.重庆一中“4.21”文化广场大气压约为1.0×105Pa
D.将八年级物理课本从地面捡回到课桌上,所做的功大约需要3J

分析 (1)漂浮时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
(2)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沸点随着气压的减小而减小;
(3)标准大气压是1.0×105Pa;
(4)做功的条件是:作用在物体上有力,且沿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解答 解:A、漂浮是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所以一名中学生漂浮在水面时受浮力约为自身重力,即为500N左右,故A错误;
B、由于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所以在髙原“日光城”拉萨,由于位置高,所以水的沸点会降低,一定小于100℃,故B错误;
C、重庆的气压接近标准大气压,故重庆一中“4.21”文化广场大气压约为1.0×105Pa,故C正确;
D、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m=150g=0.15kg,课本的重力G=mg=0.15kg×10N/kg=1.5N,课桌高度约为1m,人对课本做的功:W=Gh=1.5N×1m=1.5J,所以D错误;
故选C.

点评 对日常生活中的浮力、沸点、大气压和功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如图所示手推车当前轮遇到障碍物A时,售货员向下按压扶把,这时手推车可以视为杠杆,支点是C(写出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某兴趣小组在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规律的实验中,做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将同一物体A逐渐浸入到密度的液体中,并通过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的变化规律,得出以下一些结论: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甲、乙、丙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液体的密度相同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分析比较实验序号甲、丙、丁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物体所受浮力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选填“有关”或“无关”).

(2)由实验可知A物体的重力为6N,A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的浮力是2N.
(3)同组的小明只利用弹簧测力计、细线、装有适量水的小桶,测量铁矿石的密度.以下是小明设计的实验步骤,请你按照他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将装有适量水的小桶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待小桶静止时,如图2甲,读出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2.0N.
②用细线拴住铁矿石,将铁矿石放入小桶中,手松开细线,铁矿石沉入桶底,待小桶静止时,如图2乙,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3.6 N.
③用手提起细线,使铁矿石仍浸没水中且不接触桶底和壁,待小桶静止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2.2N.
④利用测量出的物理量进行计算,铁矿石的重力为1.6N;铁矿石的密度ρ=8×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小华要把500N的重物送到10m高的楼上,她设计了如下三种方案:用手直接提,使用动滑轮,使用滑轮组.不计摩擦和滑轮的重,在这三种方案中对重物做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手直接提做功最小B.使用动滑轮做功最小
C.使用滑轮组做功最小D.三种情况下做的功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如图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发现杠杆左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右(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读出力臂.
(2)下表是某实验小组测得的两组数据,请你帮他们补充完整.
试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 
 1 1.0 0.24 2.0 0.12
 2 1.5 0.1 0.50.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质量相等的两个实心小球甲和乙,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是ρ:ρ=1:2.现将甲、乙两球放入盛有足够多水的烧杯中,当甲、乙两球静止时,水对两球的浮力F:F=3:2,则两球V:V=2:1,其中甲球的密度为0.75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小瓷碗漂浮在水面上,倾斜后能沉入水底,关于这一情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小瓷碗能沉入水底是因为它倾斜后的重力变大了
B.小瓷碗漂浮时受到的浮力略大于它排开水的重力
C.小瓷碗浸没时所受浮力小于漂浮时所受浮力
D.小瓷碗浸没后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变大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2007年10月24日l8时05分,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嫦娥一号卫星从这里开始自己的奔月之旅,开启了中国深空探测的新里程.
嫦娥一号卫星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送入到运行周期约为16小时,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51000公里的轨道,星箭分离后,先在这条轨道运行两圈,在这个期间将在远地点作一次小的轨道变轨,将近地点抬高到600公里,在16小时轨道上运行第三圈到达近地点进行第一次大的轨道变轨,将轨道周期变为24小时.在轨道上运行三圈,再次到达近地点,作第二次大轨道变轨,将轨道周期增加到48小时.
嫦娥一号卫星在这三条大椭圆轨道上运行共7天,当它在调相轨道运行结束到达近地点时,再做第三次大的轨道变轨,使卫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随后嫦娥一号卫星将沿着这条轨道飞向月球.

就你观察图片和文中所提供的相关信息,提出两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并解答.
【答题示例】问题:火箭在升空过程中为什么会越来越快?
回答: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问题1:火箭发射时,发射塔周围的“白气”是怎样形成的                               
问题2:火箭升空时,动能和重力势能如何变化?
回答:水蒸气液化                                 回答: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某同学(利用小桌、砝码、泡沫塑料)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通过泡沫塑料的形变程度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由甲、乙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得出: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由乙、丙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4)比较甲、丙两图不能(能/不能)得出可靠的实验结论,原因是压力与受力面积均不同,没有控制变量唯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