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小林用如右图所示的电路研究串联电路特点,闭合开关S后,发现灯L1较亮,灯L2较暗,他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经过灯L1、灯L2电流逐渐变小,所以灯L1较亮,灯L2较暗;小欢认为小林的解释是错误的,她只利用图中的器材设计了一个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说明小林的解释是错误的,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在下面虚线框中,画出小欢所设计的实验电路图;
(2)根据实验现象简要说明小林的解释是错误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小林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额定电压是2.5V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值,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
(1)闭合开关之前,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应位于
端(选填“左”或“右”).
(2)小林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滑动到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应向
边滑动(选填“左”或“右”).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是
0.5
0.5
A,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值是
5
5
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统一考试物理试卷 题型:048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巨磁电阻效应

  1988年阿尔贝·费尔和彼得·格林贝格尔发现,在铁、铬相间的三层复合膜电阻中,微弱的磁场可以导致电阻大小的急剧变化,这种现象被命名为“巨磁电阻效应”.

  更多的实验发现,并非任意两种不同种金属相间的三层膜都具有“巨磁电阻效应”.组成三层膜的两种金属中,有一种是铁、钴、镍这三种容易被磁化的金属中的一种,另一种是不易被磁化的其他金属,才可能产生“巨磁电阻效应”.

  进一步研究表明,“巨磁电阻效应”只发生在膜层的厚度为特定值时.用R0表示未加磁场时的电阻,R表示加入磁场后的电阻,科学家测得铁、铬组成的复合膜RR0之比与膜层厚度d(三层膜厚度均相同)的关系如乙图所示.

  1994年IBM公司根据“巨磁电阻效应”原理,研制出“新型读出磁头”,将磁场对复合膜阻值的影响转换成电流的变化来读取信息.

(1)

以下两种金属组成的三层复合膜可能发生“巨磁电阻效应”的是

[  ]

A.

铜、银

B.

铁、铜

C.

铜、铝

D.

铁、镍

(2)

对铁、铬组成的复合膜,当膜层厚度是1.7 nm时,这种复合膜电阻________(选填“具有”或“不具有”)“巨磁电阻效应”.

(3)

“新型读出磁头”可将微弱的________信息转化为电信息.

(4)

铁、铬组成的复合膜,发生“巨磁电阻效应”时,其电阻R未加磁场时的电阻R0________(选填“大”或“小”)得多.

(5)

如图是硬盘某区域磁记录的分布情况,其中1表示有磁区域,0表示无磁区域.将“新型读出磁头”组成如图所示电路,当磁头从左向右匀速经过该区域过程中,电流表读数变化情况应是图中的________

[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0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巨磁电阻效应

1988年阿尔贝·费尔和彼得·格林贝格尔发现,在铁、铬相间的三层复合膜电阻中,微弱的磁场可以导致电阻大小的急剧变化,这种现象被命名为“巨磁电阻效应”.

更多的实验发现,并非任意两种不同种金属相间的三层膜都具有“巨磁电阻效应”.组成三层膜的两种金属中,有一种是铁、钴、镍这三种容易被磁化的金属中的一种,另一种是不易被磁化的其他金属,才可能产生“巨磁电阻效应”.

进一步研究表明,“巨磁电阻效应”只发生在膜层的厚度为特定值时.用R0表示未加磁场时的电阻,R表示加入磁场后的电阻,科学家测得铁、铬组成的复合膜RR0之比

与膜层厚度d(三层膜厚度均相同)的关系如乙图所示.

1994年IBM公司根据“巨磁电阻效应”原理,研制出“新型读出磁头”,将磁场对复合膜阻值的影响转换成电流的变化来读取信息.

(1)以下两种金属组成的三层复合膜可能发生“巨磁电阻效应”的是 

A.铜、银    B.铁、铜    C.铜、铝   D.铁、镍

(2)对铁、铬组成的复合膜,当膜层厚度是1.7nm时,这种复合膜电阻  (选填“具有”或“不具有”)“巨磁电阻效应”.

(3)“新型读出磁头”可将微弱的  信息转化为电信息.

(4)铁、铬组成的复合膜,发生“巨磁电阻效应”时,

其电阻R比未加磁场时的电阻R0   (选填

“大”或“小”)得多.

(5)丙图是硬盘某区域磁记录的分布情况,其中1

表示有磁区域,0表示无磁区域.将“新型读出磁头”组成如图所示电路,当磁头从左向右匀速经过该区域过程中,电流表读数变化情况应是丁图中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专项题 题型:问答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巨磁电阻效应
         1988年阿尔贝·费尔和彼得·格林贝格尔发现,在铁、铬相间的三层复合膜电阻中,微弱的磁场可以导致电阻大小的急剧变化,这种现象被命名为“巨磁电阻效应”。
        更多的实验发现,并非任意两种不同种金属相间的三层膜都具有“巨磁电阻效应”。组成三层膜的两种金属中,有一种是铁、钴、镍这三种容易被磁化的金属中的一种,另一种是不易被磁化的其他金属,才可能产生“巨磁电阻效应”。
         进一步研究表明,“巨磁电阻效应”只发生在膜层的厚度为特定值时。用R0表示未加磁场时的电阻,R表示加入磁场后的电阻,科学家测得铁、铬组成的复合膜R与R0之比与膜层厚度d(三层膜厚度均相同)的关系如乙图所示。
         1994年IBM公司根据“巨磁电阻效应”原理,研制出“新型读出磁头”,将磁场对复合膜阻值的影响转换成电流的变化来读取信息。
(1)以下两种金属组成的三层复合膜可能发生“巨磁电阻效应”的是_______。
A.铜、银
B.铁、铜
C.铜、铝
D.铁、镍
(2)对铁、铬组成的复合膜,当膜层厚度是1.7nm时,这种复合膜电阻________ (选填“具有”或“不具有”)“巨磁电阻效应”。
(3)“新型读出磁头”可将微弱的________信息转化为电信息。
(4)铁、铬组成的复合膜,发生“巨磁电阻效应”时,其电阻R比未加磁场时的电阻R0 _______(选填 “大”或“小”)得多。
(5)丙图是硬盘某区域磁记录的分布情况,其中1 表示有磁区域,0表示无磁区域。将“新型读出磁头”组成如图所示电路,当磁头从左向右匀速经过该区域过程中,电流表读数变化情况应是丁图中的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巨磁电阻效应

1988年阿尔贝·费尔和彼得·格林贝格尔发现,在铁、铬相间的三层复合膜电阻中,微弱的磁场可以导致电阻大小的急剧变化,这种现象被命名为“巨磁电阻效应”.

更多的实验发现,并非任意两种不同种金属相间的三层膜都具有“巨磁电阻效应”.组成三层膜的两种金属中,有一种是铁、钴、镍这三种容易被磁化的金属中的一种,另一种是不易被磁化的其他金属,才可能产生“巨磁电阻效应”.

进一步研究表明,“巨磁电阻效应”只发生在膜层的厚度为特定值时.用R0表示未加磁场时的电阻,R表示加入磁场后的电阻,科学家测得铁、铬组成的复合膜RR0之比与膜层厚度d(三层膜厚度均相同)的关系如乙图所示.

1994年IBM公司根据“巨磁电阻效应”原理,

研制出“新型读出磁头”,将磁场对复合膜阻值的影响转换成电流的变化来读取信息

(1)以下两种金属组成的三层复合膜可能发生“巨磁电阻效应”的是   

A.铜、银       B.铁、铜       C.铜、铝      D.铁、镍

(2)对铁、铬组成的复合膜,当膜层厚度是1.7nm时,这种复合膜电阻    (选填“具有”或“不具有”)“巨磁电阻效应”.

(3)“新型读出磁头”可将微弱的    信息转化为电信息.

(4)铁、铬组成的复合膜,发生“巨磁电阻效应”时,其电阻R比未加磁场时的电阻R0      (选填

“大”或“小”)得多.

(5)丙图是硬盘某区域磁记录的分布情况,其中1表示有磁区域,0表示无磁区域.将“新型读出磁头”组成如图所示电路,当磁头从左向右匀速经过该区域过程中,电流表读数变化情况应是丁图中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