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为“探究焦耳定律”的实验装置.两个相同的烧瓶中密封初温相同、质量相等的煤油,通电一段时间后,右侧玻璃管中液面比左侧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过玻璃管中液面的高度判断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B. 右侧电阻丝的阻值比左侧小
C. 通过右侧电阻丝的电流比左侧小
D. 该装置用于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多少与电阻大小的关系
【答案】D
【解析】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大小、电阻大小、通电时间有关。
(1)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不能直接观察,但液体温度的变化可以通过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来反映,体现的是转换思想;
(2)根据焦耳定律判定电阻产生热量的多少,从而判定出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的变化关系;
(3)探究电流产生热量跟电流关系时,控制电阻和通电时间不变;
(4)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大小和电阻大小关系时,要控制电流、通电时间不变。
解答:A. 通过玻璃管中液面的高度判断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这种方法是转换法;故A不正确;
BCD、由图可以看出,两个电阻丝是串联在一起的,所以电流是相等的,故C错误,右侧玻璃管中液面比左侧高,说明右侧产生的热量较多,根据焦耳定律可知,在电流强度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大,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所以右侧电阻丝的阻值比左侧大,故B错误;该装置是用于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多少与电阻大小的关系的,故D正确。
故选D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加热试管使水沸腾.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玻璃管口冒出“白气”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B. 加热使水升温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C. 小叶轮转动,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叶轮的机械能
D. 小叶轮转动,“白气”的内能转化为叶轮的机械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作无规则运动.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如图所示),四位同学判断正确的是
A. 小华认为甲图放置最不合理
B. 小夏认为乙图放置最不合理
C. 小梦认为丙图放置最不合理
D. 小满认为三种放置方法都不合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
(1)将物体A置于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______方向拉动,使其做______运动,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
(2)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甲图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1,乙图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2,实验过程中,关于v1和v2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v1一定大于v2
B.v1一定小于v2
C.v1一定等于v2
D.v1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v2。
(3)小华用一块各个表面光滑程度相同的木块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方案
①小华的实验方案可得出结论:在______相同时,__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
②小华还想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关系,他在甲实验的基础上,将木块锯掉一半,测得摩擦力大小也变为原来的一半。由此他得出结论: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小丽说小华的方案不合理,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针对小华已经锯掉一半的木块,你提出一个建议帮助小华正确的完成实验。你的建议是:______
③小丽说小华不需要锯掉木块,他只需在甲实验的基础上______就能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对下列图象中的物理信息描述错误的是( )
A. 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B. 该物质可能是水
C. 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D. 黑龙江北部(最低温度-52.3℃)可以使用水银温度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工人利用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400N的物体向上匀速提起2m,。所用拉力为250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若用此滑轮组将重900N的物体竖直向上匀速提升2m,拉力在这一过程中所做的功是多少?(不计绳重和摩擦的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A 与 E 两图所标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为_____ N。
(2)小明对 ABCD 四个步骤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浮力的大小有时与深度有关,有时与深度又无关。对此正确的解释是浮力的大小随排开水的体积的增大而增大,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浮力的大小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_____。
(3) 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根据有关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_____ 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同学站在滑板上,在旱冰场上相对而立,如果甲用60 N的力推乙,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同时,乙对甲的推力等于60 N
B. 甲静止不动,乙向后退
C. 乙后退的过程中,始终受到60 N推力的作用
D. 乙由静止变为后退,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雪的形成
雪是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体水,它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和其聚合物(雪团)组成。在水蒸气弥漫的云层里,雪最先以肉眼看不到的一颗微尘粒子形状存在,叫做晶核,通常会在低于零下10℃的环境下形成,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分子在冷空气作用下,围着晶核开始凝华,使晶核逐渐变大,成为雪晶。当雪晶增大到能够克服浮力时,便落到地面,这就是雪花。水蒸气的多少和温度的高低造成了雪花多少、大小和形状的差异。
降雪要满足三个气象条件:一是云层中含有较冷的晶核;二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三是云层下面气温低于0℃,接近地面的气温一般不能低于4℃.当靠近地面的空气在0℃以上,但是这层空气不厚,温度也不很高,会使雪花没有来得及完全融化就落到了地面。这叫做降“湿雪”,或“雨雪并降”。这种现象在气象学里叫“雨夹雪”。
受强冷空气影响,2019年1月9日盐城部分地区迎来了首场降雪。为了应对下雪可能对交通的影响,交警和路政部门提前布局,做好了向路面撒盐除雪,并出动铲雪车进行铲雪作业的准备预案。
(1)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围绕晶核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使晶核长大成雪晶,该过程中水蒸气需要______(吸热/放热)。
(2)下列不属于雪的形成条件的是______。
A.云层中气温较低
B.云层水气充足
C.云层中有较冷的晶核
D.云层下气温较高
(3)向路面撒盐除雪的原理是盐水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______(高/低)。
(4)收集一定量的干净雪置于室温下,观察雪的熔化现象,测量并作出雪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能反映雪熔化规律的图象是______。
(5)1月9日我市部分地区下的是雨夹雪,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