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3.小亮想测量一个小木块(不吸水)的密度,他利用天平、圆柱形玻璃杯、适量的水、细针等器材,经过思考,想出了如下的实验方法.
(1)图甲是小亮在调节天平时的情景,小丽指出了他在操作上的错误,你认为错误之处是:游码未移至标尺的零刻度线处.
(2)小亮纠正错误后调节好天平,按照以下步骤继续实验:
①将小木块放在天平左盘,天平平衡时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木块的质量为18.6g.
②将玻璃杯中装满水,用细针缓慢地将木块压入水中,使之完全浸没.利用排水法,测出溢出水的质量为30g,则小木块的体积为30cm3.(已知ρ=1.0xl03kg/m3
③测出小木块的密度是0.62g/cm3
(3 )受小亮实验的启发,小丽在实验时除了利用原有的圆柱形玻璃杯、适量的水和细针外,又找了一把刻度尺,不用天平也测出了木块的密度.请你将下列测最步骤补充完整:
①在玻璃杯中装人适盘的水,用刻度尺测出杯中水的深度为h0
②将木块轻放入玻璃杯中,待它漂浮时,用刻度尺测出杯中水的深度为h;
③用细针缓慢地把木块压入水中,使之完全浸没,用刻度尺测出杯中水的深度为hm
④小木块密度的表达式:ρ=$\frac{h-{h}_{0}}{{h}_{m}-{h}_{0}}$ρ.(用测量的物理量和已知量的符号表示)

分析 (1)调节平衡前,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置于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2)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木块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和木块的体积相等,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求出木块的体积,再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木块的密度;
(3)设烧杯的底面积是S,烧杯中倒入水时,用刻度尺测出烧杯中水的深度h0,可以求出水的体积.
把木块漂浮水面上,测出此时水的深度h,可以求出木块排开水的重力,即木块受到的浮力,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求出木块的质量.
当木块沉入放入烧杯,用刻度尺测出此时烧杯中水的深度hm,可以求出水和木块的总体积.从而求出木块的体积.再根据ρ=$\frac{m}{V}$求出木块的密度.

解答 解:
(1)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应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并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该同学未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
(2)如图乙所示,则小木块的质量m=10g+5g+3.6g=18.6g;
根据公式ρ=$\frac{m}{V}$得,排开水的体积V=V=$\frac{{m}_{水}}{{ρ}_{水}}$=$\frac{30g}{1g/c{m}^{3}}$=30cm3
所以木块的密度ρ=$\frac{m}{{V}_{木}}$=$\frac{18.6g}{30c{m}^{3}}$=0.62g/cm3
(3)实验步骤:
①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测出烧杯中水的深度h0
②将木块轻放入玻璃杯中,待它漂浮时,用刻度尺测出杯中水的深度为h;
③用细针缓慢地把木块压入水中,使之完全浸没,用刻度尺测出杯中水的深度为hm
因为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所以G=FgV
设烧杯的底面积为S,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为:V=S(h-h0),
所以G=FgS(h-h0),
木块的质量:m=ρS(h-h0),
当木块压入烧杯中,用刻度尺测出此时烧杯中水的深度hm
小木块的体积为:V=S(hm-h0
小木块的密度:ρ=$\frac{m}{V}$=$\frac{{ρ}_{水}S(h-{h}_{0})}{S({h}_{m}-{h}_{0})}$=$\frac{h-{h}_{0}}{{h}_{m}-{h}_{0}}$ρ
故答案为:
(1)游码未移至标尺的零刻度线处;
(2)18.6;30;0.62;
(3)将木块轻放入玻璃杯中,待它漂浮时,用刻度尺测出杯中水的深度为h;$\frac{h-{h}_{0}}{{h}_{m}-{h}_{0}}$ρ

点评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计算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关键是知道金属块没入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就是自身的体积,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3)小题用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和漂浮条件测量木块的质量,这是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小亮想测量一个小木块(不吸水)的密度,他利用天平、圆柱形玻璃杯、适量的水、细针等器材,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1)将小木块放在天平左盘,天平平衡时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小木块的质量为18.6g.
(2)将玻璃杯中装满水,用细针缓慢地将木块压入水中,使之完全浸没.利用排水法,测出溢出水的质量为30g,则小木块的密度是0.62g/cm3.(已知ρ=1.0×l03kg/m3
(3)小丽也自己设计了一个实验:她利用原有的圆柱形玻璃杯、适量的水、细针和一把刻度尺,同样测出了小木块的密度.小丽的实验测量步骤如下:
①在玻璃杯中装入适量的水,用刻度尺测出杯中水的深度为h1
②将木块轻放入玻璃杯中,待它漂浮时,用刻度尺测出杯中水的深度为h2
③用细针缓慢地把木块压入水中,使之完全浸没,用刻度尺测出杯中水的深度为h3
④由此可得小木块密度的表达式:ρ=$\frac{{h}_{2}-{h}_{1}}{{h}_{3}-{h}_{1}}$ρ.(用测量的物理量和已知量的符号表示,ρ已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如表表格中的数据是一位同学测量的四组像和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实验中刻度尺的使用以及读数均正确,但是分析数据时发现第二组的数据有较大的偏差,你认为造成这个偏差的原因可是C.
实验序号123
物到玻璃板的距离/cm15.3023.0225.60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15.3023.1525.60
A、选用的玻璃板太厚
B、选用的玻璃板太薄
C、在判断蜡烛B与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出现了较大偏差
(2)实验中,在确定蜡烛B和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人眼应该在A一侧观察
(3)实验时,因为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所以能看到两个蜡烛的像,若玻璃板的厚度为0.5cm,则两个像间的距离为1cm.
(4)在利用乙图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的实验时,某小组同学分别使蜡烛和光屏同时在光具座上不停地左右移动,但没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所成的清晰的像.他们实验失败的原因是同时在光具座上不停地左右移动蜡烛和光屏,正确的做法是使物距大于焦距后,只移动光屏找像.
(5)调整后,若透镜的焦距为10cm,将蜡烛放在35cm刻线处,适当调整光屏的位置,可在光屏上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像,投影仪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若将蜡烛向左移动,光屏应向左移,所成的像将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验电路连接完整,并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
(2)某同学正确、规范完成连接后,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滑片从一端调节到另一端,并得到多组电流、电压值(如表格),当电流表示数为0.5A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其值为2.5V;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电压U/V 1.01.5 2.0  3.0 
 电流/IA 0.2 0.3 0.4 0.5 0.6
(3)该同学进一步分析表格中数据很快知道了电源电压为3.0V;
(4)该同学将原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换成标有“20Ω2A”的另一滑动变阻器,继续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实验中始终保持电压表示数为2V,则所选用的定值电阻阻值不能超过40Ω;
(5)将图甲电路中定值电阻换成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进行多次实验后画了灯泡的U-I图象如图丙示数,根据图象信息,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0.625W;观察图象还发现,小灯泡的电阻随电压升高而变大,其原因是:灯丝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小丽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为使杠杆水平平衡,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选填“左“或“右“)移动.
(2)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表格中漏填的数据为0.5N.
测量
序号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0.52025
1151.510
1.55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8.如图是一个电热水壶的简化电路图,电热水壶的铭牌上标有“220 V  880 W”字样,其电热丝的电阻不随温度变化.求:
(1)当它正常工作时,通过电热丝的电流;
(2)它正常工作5分钟消耗的电能;
(3)把这个电热水壶接在220V的电源下烧开一壶水至少需要4分钟,把它接在110 V的电源下,烧开同一壶水(水的初温和质量都相同)至少需要几分钟?(不计热损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小庆和同学们一起利用天平、水和烧杯来测量一不规则金属块的密度,请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零刻度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应将天平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右(选填“左”、“右”)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
(2)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右盘中放入一个50g和两个5g的砝码并且调节标尺上的游码如图甲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62g.
(3)如图乙所示: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金属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
b.取出金属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53g;
c.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标记处,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83g;
d.计算出金属块的体积为30cm3
(4)用密度公式计算出金属块的密度为2.1×103kg/m3
(5)聪明的小媛同学发现:将石块从水中取出,会导致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6)若已知这个金属块是铝制的(ρ=2.7g/cm3),那这个金属块空心体积为7.0cm3
(7)王老师提示同学们说:我们测出金属块的密度ρ1后,再借助于弹簧测力计就可以测得液体的密度,如图所示:
请你将同学们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用细线系住金属块,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
②用弹簧测力计拉住石块使其浸没在适量的待测液体中,测得拉力为F
③请根据上述的实验内容,写出待测液体密度表达式:ρ=(1-$\frac{F}{G}$)ρ1.(用题中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小明用如图1所示装置研究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实验时,将一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圆柱体缓慢地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面所处的深度h、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12345
h(cm)0481012
F(N)6.755.754.754.254.25

(1)由实验数据可知,金属块重6.75N,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是2.5N.
(2)表中第1次到第3次实验数据,说明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有关(填“有关”或“无关”);
分析表中第4次和第5次实验数据,说明了浮力的大小与浸没的深度无关(填“有关”或“无关”).
(3)图2中能正确反映F和h关系的图象是C.
(4)该金属圆柱体的密度是:3.375×103kg/m3
(5)小强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做了如图3的实验:

①你认为更为合理的实验顺序是DABC.
②通过实验你得到的结论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琴师在他使用二胡曲会进调音,以下对调音时采用的做法解释正确的是(  )
A.旋转弦轴,使弦拉得紧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色
B.旋转弦轴,使弦拉得紧一些,是为了改变响度
C.将琴枕上移上些,是为了改变音色
D.换一根再细一些的琴弦,是为了改变音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