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5.小华用“伏安法”测量某定值电阻阻值.他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并连接好电路.
(1)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指针发生明显偏转,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定值电阻断路.

(2)他设计的电路图存在缺陷,请在答题卡的虚线框内作出完善的电路图.
(3)排除故障并完善电路后,小华多次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进行测量.其中第二次实验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请将下表填写完整.
实验次数123
电压U/V1 1.8
电流I/A0.32 0.54
电阻R/Ω3.13 3.33
(4)若三组数据均有效,则本次实验测得电阻值为3.24Ω.

分析 (1)电流表无示数,电路断路,电压表有偏转,电压表与电源接通,由于可判断出具体故障;
(2)伏安法测电阻中,需用滑动变阻器来保护电路和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进行多次测量;
(3)根据图乙读出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由R=$\frac{U}{I}$计算出电阻,并填入表格;
(4)根据表格中数据求出三组数据的平均值便可.

解答 解:
(1)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断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与电源两极相连,电压表并联电路之外电路不存在断路,则与电压表并联的定值电阻断路;
(2)实验中要用到滑动变阻器,保护电路,并能多测几次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电路如图所示:

(3)由图乙知,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示数为1.5V;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46A;
由I=$\frac{U}{R}$,所以第2次实验中导体电阻为:R2=$\frac{U}{I}$=$\frac{1.5V}{0.46A}$≈3.26Ω;
(4)根据表格中数据,实验测得电阻值为:
$\overline{R}$=$\frac{{R}_{1}+{R}_{2}+{R}_{3}}{3}$=$\frac{3.13Ω+3.26Ω+3.33Ω}{3}$=3.24Ω.
故答案为:
(1)断路;
(2)见上图;
(3)见下表:

实验次数123
电压U/V11.5 1.8
电流I/A0.320.46 0.54
电阻R/Ω3.133.26 3.33
(4)3.24.

点评 本题伏安测电阻的实验,考查了电路故障的判断、电路图、电表读数和电阻计算等,电表读数时要注意先看清量程和分度值.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有两只装有一半水的烧杯甲和乙,分别用长颈漏斗在两只烧杯底部缓慢注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把烧杯甲浸在温度为15℃的恒温水槽中,把烧杯乙浸在温度为60℃的恒温水槽中,结果发现:甲中硫酸铜溶液与水起初有清晰的分界面随着时间推移,原来清晰的分界面逐渐变模糊,上部的水由上而下逐渐变蓝,下部的硫酸铜溶液由上而下蓝色逐渐变淡,约20小时后上下两部分都变成相同的淡蓝色液体.上部乙发生类似的变化,但变化比甲快,约5小时后上下部分都变成相同的淡蓝色液体.
(1)硫酸铜溶液与水起初有清晰的分界面,这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D;
A.重力  B.质量   C.体积   D.密度
(2)清晰的分界面逐渐变模糊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3)从烧杯乙比烧杯甲变化的快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用如图的甲、乙两滑轮组分别把相同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两装置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η,拉力做的功分别为W、W,若滑轮规格相同,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W<W  η<ηB.W>W  η>η
C.W=W   ηD.W<W  η>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图所示,小明推着购物车在超市购物,发现用力推车,车运动,不用了推车,车不动;向前用力推,车向前运动,向右拉车,车向后运动.于是他得出结论:力是使车运动的原因,且车运动的方向始终和对车施加的力方向一致.请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利用超市购物车设计实验,说明小明的结论是错误的.要求:写出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并简要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小华骑自行车下坡时,想到一个问题:“从斜面下滑物体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回家后她找来了小车、停表、刻度尺和充当斜面的木板进行探究,如图所示.首先对影响小车下滑快慢的因素作出以下猜想,猜想一:与小车的质量有关;猜想二:与斜面的高度有关;猜想三:与斜面的长度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物体下滑时的动能是由重力势能转化而来的,而同一物体质量不变,高度越大势能越大,下滑速度越大(选填“越大”、“越小”),断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2)为了验证猜想一,小华设计的方案是在小车内放置不同数量的钩码,分别从高度相同的同一斜面的顶端由静止释放,用停表测出小车由顶端下滑到底端的时间.小华测量的结果如表,她怀疑第三次测量错误,这时她想起释放时推了一下小车,对此她进行了反思:释放时推了一下小车,小车的动能增大,下滑时间缩短.于是修正了这一错误并进行了重新测量,发现时间仍为2.5秒.表中四个数据的下滑路程和时间都相同即速度相同,说明从斜面下滑物体的快慢跟质量无关(选填“有关”、“无关”),猜想一是错误(正确/错误)的.
实验次数1234
小车内放置钩码的质量m/g050100150
时间t/s2.52.52.02.5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华设计的方案是将同一小车分别从高度相同、长度不同的不同斜面的顶端由静止释放,用停表测出下滑到底端的时间.她通过测量发现下滑的时间不同,于是得出速度不同、猜想三是正确的结论.请对小华这一探究作出评价,指出她“速度不同”判断错误的原因是路程不同(选填“相同”、“不同”),不能只比较时间.正确的方法是计算出每次下滑的速度,才能下结论.
(4)小华又作出:“小车下滑的快慢还与斜面倾角有关”的猜想,你认为在斜面长度相同的条件下,她不需(需/不需)要对这一猜想进行探究,原因是倾角是指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夹角大小代表斜面陡与平的程度,倾角越大高度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由公式l=$\frac{U}{R}$变形可得R=$\frac{U}{l}$,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的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导体的电压跟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C.当导体两端电压为0时,导体的电阻也为0
D.导体的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跟哪些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如下操作:
(1)将表面平整的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木块(质量为200g)放在木板上,小明沿水平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拉力等于摩擦力,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0.5N;
(2)分别将此木块和所加钩码的总质量增至400g、600g进行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1.0N和1.5N,初步得出的结论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3)另一组同学对实验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乙所示;将木块用测力计水平拉住,测力计另一端固定在桌上一侧,细线一端和砂桶连接,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和长木板相连,实验时在砂桶中加砂,当桶和砂的总重为5N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和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2.4N,长木板受到桌面对它的摩擦力为2.6N.若在砂桶中继续加砂3N,长木板将做加速(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不计绳重和绳与轮之间的摩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李晨同学跟爸爸经常在周末参加驴友们组织的“骑行游”,时间长了,他发现骑自行车时有很多技巧,例如骑车遇到陡坡时,上坡前最好加紧使劲蹬几下,这样上坡更容易,原因是增大动能,有更多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便于爬坡;上坡时还可以沿S形轨迹骑行,这样更省力,原因是斜面越长越省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一艘轮船从重庆驶入上海,在上海码头卸下货物后停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轮船所受浮力减小,将下沉一些,轮船的“排水量”不变
B.轮船所受浮力不变,将下沉一些,轮船的“排水量”减小
C.轮船所受浮力减小,将上浮一些,轮船的“排水量”不变
D.轮船所受浮力减小,将上浮一些,轮船的“排水量”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