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3.“立竿见影”这个成语表明光在空气中是直线传播的.已知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45°,竿高2m,则竿在地面上的影长是2m.

分析 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就会在物体的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这就是影子.
根据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45°,竿高2m,此时竿在地面上的影长与竿高正好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可知竿在地面上的影长.

解答 解:“立竿见影”是说当光线照到竖直的竿子上时,就会在它的后面形成一个竿子的影子,这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因为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45°,竿高2m,此时竿在地面上的影长与竿高正好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此时竿在地面上的影长就等于竿高,即2m.
故答案为:直线;2.

点评 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知道影子形成的原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一台电动正常工作线圈两端电压为220V,线圈内阻为2Ω,它正常工作1min消耗的电能为66000J,求通过电动机线圈的电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如图是“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验电路图:
(1)下表是某同学实验过程记录的一组数据:
电流表的位置ABC
电流(A)0.30.31.5
指出表格所记录的数据中,明显错误的数值是1.5,造成错误最可能的原因是用电流表的小量程测量而按大量程读数.
(2)实验中某同学发现两个串联的小灯泡中,一个发光,一个不发光,造成其中一个小灯泡不发光的原因是DA.通过不发光的灯泡的电流小;B.不发光灯泡的灯丝断了;C.不发光的小灯泡靠近负极;D.不发光的灯泡灯丝的电阻小
(3)实验中,该同学选择的两个小灯泡规格是不相同的(填“相同”或“不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小雷想知道小灯的亮暗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于是找来额定电流均小于0.6A,额定电压是2.5V的灯L1和额定电压是3.8V的灯L2,先后接在电源电压恒为6V的电路中,按照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开始探究.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所示实物图连接完整.
(2)若小雷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灯L1几乎不发光,移动滑片P也不能改变灯的亮度.原因是他把滑动变阻器的A、B接线柱接入了电路.
(3)小雷排除故障后,按图乙所示的电路继续进行实验:
①闭合开关,滑片P向A(选填“A”或“B”)端移动,使灯L1发光,测出灯L1的相关物理量,记录和计算结果如表:
次数电压/V电流/A实际功率/W电阻/Ω
11.60.200.328.00
22.50.240.6010.42
32.80.260.7310.77
②请将记录数据时遗漏的物理量和单位填入表格的空格处.
(4)小雷注意到灯L1的亮度变化是:第二次比第一次亮,第三次比第二次更亮.结合表中数  据得出的结论是小灯泡越亮,它的实际功率越大.
(5)用L2替换L1重复上面的实验时,需要改变电压表的量程,发现灯L2的亮度变化规律与灯L1相似.
(6)小雷在实验结束后与同学们讨论:
①有同学认为“用上表中灯L1的3次电阻的平均值代表它的电阻更准确”.这种说法错误的原因是小雷忽略了温度对小灯电阻的影响.
②有同学认为“把灯L1换成定值电阻,该实验可以用来研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 (选填“正确”或“错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为了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小薇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准备测通过L1的电流(约0.3A).
(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2)指出电路连接中的错误: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两极,因此形成电源短路;电流表选择量程太大.
(3小薇将电流表串联接在L1所在的支路上,闭合开关后,发现L2发光,L1不发光,电流表示数为零,电路可能存在的故障是L1或电流表断路.
(4)排除故障后,她分别测出了各支路和干路的电流,并作了记录.她接下来的操作是D
A.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B.将电路中的两个灯泡对调位置后再次测量
C.将电源的两极对调后再次测量         D.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再次测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探究串联电路特点”时小明选用两只规格相同的灯泡连接的电路如图甲所示

(1)闭合开关S后,发现灯L1发光,L2不发光,可能原因是:L2短路.
(2)为了寻找“串联电路的电流关系”,小明分别把图中A、B、C各点断开,然后把电流表接入,闭合开关前,发现其中一个电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电流表指针没有调零;若闭合开关后,也出现图乙所示现象,原因是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3)在寻找“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时,小明将电压表并联在L1两端,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如图丙所示,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接下来他应该断开开关,将电压表换用0-3V量程,然后再进行实验.
(4)正确实验操作后,测得A、B、C三处的电流记IA、IB、IC,测得AB、BC、AC两点间的电压UAB、UBC、UA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IA>IB>IC     B.IA<IB<IC      C.UAB=UBC=UAC    D.UAC=UAB+UBC
(5)为了使结论更有普遍性,可采用的方法是:A.
A.换用不同规格灯泡多次实验      B.改变电源电压多次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在今年“十一”黄金周里,余昭花同学随同父母到外地旅游,在一个风景迷人的旅游景点,余昭花游玩得十分开心,突然看到景区一处大峭壁高得惊人,不禁失声大叫一声,经过2s后,她听到了回声,试问,她与大峭壁的距离大约是340m,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小明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因此,他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A.让同一辆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
相碰,比较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如图甲所示).B.让不同质量的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比较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如图乙所示).
上述两种实验方案中:

(1)A方案是为了探究动能的大小与速度关系,若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车对木块的推力做功越多,小车撞击木块时的动能越大.
(2)小明想用B方案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该方案是否合理?不合理,理由是没有控制小车速度相同.
(3)物理研究方法有许多,本实验运用了两种研究方法:一是控制变量法;二是转换法.就本题来说:用木块被推动的距离的远近来表示小球动能大小的方法就是转换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5min内通过的路程是900m,则这个物体的速度是3m/s;在前2min内的速度是3m/s;在前2min通过的路程是360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