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在测量过程中,一般我们会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为了减小误差 B. 避免产生误差

C. 避免产生错误 D. 提高准确程度

【答案】A

【解析】所谓误差,是在正确测量的前提下,所测得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由于人的眼睛不能估得非常准,所以存在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所以,误差和错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只能减小误差,而不能避免误差,更不能避免错误.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题型】单选题
【结束】
4

如图是小明绘制的某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线中间的水平线段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不吸热

B. 图线可能是冰的熔化过程

C. 图线可能是蜡的熔化过程

D. 图线表示晶体的熔化过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上海市宝山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物理试卷 题型:单选题

底面积不同的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A和B被置于水平桌面上,它们原先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如图所示 若从这两容器中分别抽出部分液体后,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A 、pB的大小关系是

A. 抽出相等质量的液体后,p甲一定等于p乙

B. 抽出相等体积的液体后,p甲可能大于p乙

C. 抽出相等厚度的液体后,p甲可能大于p乙

D. 抽出相等厚度的液体后,p甲一定等于p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黑龙江省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全一册)物理期末复习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电路中,已知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10Ω,忽略温度对小灯泡L灯丝电阻的影响,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V示数为3V,电流表A示数为0.2A,则( )

A. 电源电压为5V

B. RL的电阻为20Ω

C. 定值电阻R两端电压为2V

D. 流经定值电阻R和小灯泡L的电流之比为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物理试卷 题型:作图题

请在题1图和题2图中分别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答案】

【解析】)在凸透镜中,已知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根据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可知,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如下图所示:

在凹透镜中,已知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在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中,只有射向另一个焦点的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如下图所示:

【点睛】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题型】作图题
【结束】
16

如题图所示,考古人员需要对一口古井进行清理,为了解决照明问题,请你帮助他们利用一块平面镜将太阳光反射到井里,并能垂直照亮井底。(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物理试卷 题型:填空题

经常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的观众,只需听声音就知道是谁在播音,这是观众根据声音的_____进行判断的;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Hz~20000Hz:靠近居民区的高速公路两旁一般都安装有隔音墙,这是在声音__________减弱噪声。

【答案】 音色 20 传播过程中

【解析】试题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2)人耳朵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之间;

(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解析】
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故经常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的观众,只需听声音就知道是谁在播音,这是根据音色判断的;同时据课本可知,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之间,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靠近居民区的高速公路两旁一般都安装有隔音墙,这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音色;20;传播过程.

【点评】该题考查了声音的特性的理解、人耳朵听到频率范围的判断和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的应用.

【题型】填空题
【结束】
9

采用最新技术制成的纳米机器人小得像跳蚤一样;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比邻星”距我们约4.3光年。这里提到的“纳米”、“光年”都是____________的单位,1nm=____________m。世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8844.43m,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长约6400____________(填写合适的单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江苏省附属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1月月考物理试卷 题型:填空题

小红同学在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薄茶色玻璃板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在此实验中:

(1)选择了薄茶色玻璃板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无论怎样移动另一蜡烛都无法与像重合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2)某同学实验时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淸晰,于是他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淸晰.

(3)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由此证明平面镜成_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4)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___(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

【答案】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不能 不能 虚 较黑暗

【解析】解答: (1)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蜡烛成的像不与蜡烛重合,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2)若将另一侧的蜡烛点燃,结果使得玻璃后面太亮,更不容易发生反射,所以像会更不清晰。 (3)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所以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4)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点睛:(1)如果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所成的像不在水平面上,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另一支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2)在实验中玻璃板起到平面镜的作用,在镜面前的亮度越大,则其成的像越清晰.(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不会出现在光屏上;(4)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

【题型】实验题
【结束】
34

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让一细光束紧贴硬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在硬纸板E上可看到入射光线AO,若将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___________.

(2)同学们在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改变了_______角大小,先后做三次实验,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中.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0°

20°

2

45°

45°

3

60°

60°

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填A. “防止实验的偶然性” B.“减小实验误差”)

(3)同学们还发现,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则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是因为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__.

(4)本实验中硬纸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入射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A 可逆的 呈现光路

【解析】解答:(1)把纸板向前或向后转折,在纸板F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 同学们在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改变了入射角大小,分析上表中反射角和入射角的数据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防止实验的偶然性;(3)当光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入射时,反射光线也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反射出去,即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硬纸板的作用首先是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即光路,便于分析。

点睛:(1)当纸板EF在同一平面上时,能够在纸板F上观察到反射光线.当纸板EF不在同一平面上时,若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则说明两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上;

(2)根据测量分析即可;为了得到普遍性的结论,减小偶然性,实验中应改变入射角的度数进行多次测量;(3)让光线逆着BO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告诉的信息,可以得到此题的答案.(4)硬纸板的作用是显示光路,并通过向后折另一半,来判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题型】实验题
【结束】
35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小华测焦距f时,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透镜下方的白纸上呈现一光斑时,测得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将白纸再远离透镜一段距离,发现白纸上又出现了相同大小的光斑,则L___________f(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为快速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_____上,你认为下面几种调整方法中最方便合理的是__________.

A.眼睛平视,视线与光具座平行,利用“三点一线”把“三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B.用刻度尺一个一个的测量,可以很准确地控制“三心”在同一高度;

C.把蜡烛,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移到一起,调整“三心”在同一高度,然后再分开

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当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时,此像的性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清晰实像.

(3) 另一同学小明也研究了透镜成像规律,他首先利用图甲测出了透镜焦距,然后小明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固定在A,B位置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都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凸透镜固定在B不动,蜡烛从A向左移一格,为在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5)在实验过程中蜡烛不断燃烧,小明注意到屏上的像渐渐____________(选填“向上”或“向下”)移,他应该将透镜向_________移动。

(6)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_______(远离/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使蜡烛的像变得清晰.此实验说明近视眼配戴合适的近视眼镜能矫正视力的原因是能把成在视网膜_______(前/后)的像成在视网膜上.

【答案】 小于 主光轴 C 使像成在光屏中心 倒立 缩小 烛焰在焦点处 左 向上 下 远离 前

【解析】解答:(1)将白纸再远离透镜一段距离,发现白纸上又出现了相同大小的光斑,说明开始光屏在焦点前,后一次在焦点后,即L小于f;(2)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这样是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几种调整方法中最方便合理的是C,迅速又容易操作,AB操作比较麻烦,并且不准确;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心.当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时,由图知,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可知像小于物,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都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可能的原因是烛焰在焦点处;(4)凸透镜固定在B不动.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物距变大,像距变小,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左移(5)在实验过程中蜡烛不断燃烧,小明注意到屏上的像渐渐向上移,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使蜡烛相对于凸透镜向上移动,若蜡烛不动,则应使凸透镜向下移动。(6)近视眼镜为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使会聚点后移,所以应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使蜡烛的像变得清晰.此实验说明近视眼配戴合适的近视眼镜能矫正视力的原因是能把成在视网膜前的像成在视网膜上.

【题型】实验题
【结束】
36

炎热的暑假里,小华在家写作业,汗流不止,抬头看了挂在墙上的寒暑表,当时室温为36℃,于是她打开电风扇,立刻感到凉快多了,这时她又看了看寒暑表,发现示数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那么她感到凉快的原因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江苏省附属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1月月考物理试卷 题型:作图题

(1)5.4km/h= ___________ m/s (2)0.6min= _____________s

【答案】 1.5 36

【解析】解答:∵1km/h= m/s,∴5.4km/h=5.4×m/s =1.5m/s.0.6min=0.6×60s=36s

点睛:此题考查物理量不同单位间的换算,运用不同单位间的具体关系,利用数学上的运算就可解答.

【题型】填空题
【结束】
28

如图,A′为处在B点处的人眼通过平面镜MN所看到的A点的像.请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出其光路图.

【答案】

【解析】【解析】
作出发光点A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像点A′,连接A′、B点交平面镜于点O,沿OB画出反射光线,连接AO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专题:图像综合题.

分析: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发光点A的像点A′,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像点,可以由像点和B点确定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从而画出反射光线,并确定反射点,最后由发光点和反射点画出入射光线,从而完成光路.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光的反射定律与平面镜成像特点相结合的作图题,要清楚点光源、像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之间的关系,才能准确作出这一类作图题.

【题型】作图题
【结束】
29

在图中画出两个透镜与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江苏省附属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1月月考物理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小王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

B. 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

C. 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D. 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由图知,蜡烛放在2倍焦距之外,所以此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而幻灯机是根据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原理制成,所以A说法错误;由于成的实像是倒立的,所以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越向上移动,所以B说法正确;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粗糙的毛玻璃板,所以C说法错误;要使光屏上的烛焰的像变小,蜡烛应远离凸透镜,所以D说法错误,故选B。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漫反射

【题型】单选题
【结束】
12

下列现象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桥在水中形成“倒影”

B.手在灯光下形成影子

C.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

D.汽车后视镜可扩大视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甘肃省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_____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_____不同.

【答案】 响度 音色

【解析】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声音的响度大,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点睛】此题考查了声音的特征,包含了声现象的主要知识点,难度不大,容易解答。

【题型】填空题
【结束】
17

下图表示的是某种物质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的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什么物质?

(2)在AB、BC、CD、DE各段,该物质处于什么状态?

(3)在BC段与DE段,该物质的温度为什么不变?

(4)该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各是多少?

【答案】(1)水;(2)AB段是固态,BC段是固液共存,CD段是液态,DE段是液态;(3)BC段吸热融化,DE段吸热沸腾;(4)熔点是0℃,沸点是100℃

【解析】(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该物质有固定的熔点,即0℃,因此这种物质是冰.
(2)AB段物体温度低于0℃,因此这种物质在AB段是呈固态;
BC段温度为0℃,因此BC段表示这种物质的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态;
CD段温度高于熔点,因此CD段表示这种物质呈液态;
DE段温度为100℃,因此DE段表示这种物质的沸腾过程,物质处于液体与气态共存态.
(3)在BC段物质冰熔化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DE段表示物质沸腾过程,物质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4)BC段表示冰熔化过程,此时温度是0℃,因此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该物质的熔点是0℃.DE段表示物质沸腾过程,此时温度是100℃,因此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该物质的沸点是100℃.
 故答案为:(1)冰(2)AB固态、BC固液共存态、CD液态、DE液态(3)BC段吸热熔化,吸热,当温度保持不变DE段吸热沸腾,吸热温度保持不变(4)熔点是0℃,沸点是100℃

【题型】简答题
【结束】
18

情景:市人民医院急诊室里,进来了一个因为发高烧而痛苦地哭叫着的幼儿,初诊后,护士遵照医嘱,先给幼儿输液,接着把那些紧紧裹着幼儿的厚厚的衣服解开,然后用纱垫醮着酒精在幼儿身体的不同部位小心地擦拭,一会儿,幼儿安静地躺在妈妈的怀里了.请回答:上文中画了横线的操作应用了哪些物理原理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