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如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frac{s}{t}$.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选填“大”或“小”).
(3)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AC=0.24m/s.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0.2m/s.

分析 (1)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斜面长度和运动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
(2)实验时,斜面放的坡度要小些,这样小车的运动时间时间长.
(3)由图读出小车通过全过程走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再读出走s2的路程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 解:(1)本实验依据的原理是v=$\frac{s}{t}$,需要测量小车的运动路程和运动时间;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3)由图知,小车通过全过程走的路程s1=120cm=1.2m,所用的时间t1=5s,
vAC=$\frac{{s}_{1}}{{t}_{1}}$=$\frac{1.2m}{5s}$=0.24m/s;
走s2的路程用的时间t2=3s,s2=$\frac{1}{2}$s1=$\frac{1}{2}$×120cm=60cm=0.6m,
vAB=$\frac{{s}_{2}}{{t}_{2}}$=$\frac{0.6m}{3s}$=0.2m/s;
故答案为:(1)v=$\frac{s}{t}$;(2)小;(3)0.24;0.2.

点评 “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frac{s}{t}$算出平均速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电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其中一个电压表的示数变大,则(  )
A.L1可能变亮B.L1亮度可能不变C.L2断路D.L2短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图所示,逐渐向清水中加食盐-轻轻搅动,观察到沉到烧杯底的鸡蛋浮起来.“添加食盐、观察现象”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的(  )
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
C.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D.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中,第一步,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方向怎样改变,并读出角的大小,实验结论: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②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第二步,把纸板的右半面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发现纸板不能(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当纸板右半面F向前折或向后折,反射光线的位置不改变(填“改变”或“不改变”).实验结论是:反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上.本实验中纸板的作用是:显示光的传播途径.实验中应保持平面镜与纸板垂直放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是,小明作出了如下猜想:导体的电阻可能与a导体的长度有关、b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c导体的材料有关.实验室提供了4根电阻丝,其规格、材料如表所示.
编号材料长度/m横截面积/mm2
A镍铬合金0.50.5
B镍铬合金1.00.5
C镍铬合金0.51.0
D锰铜合金0.50.5
(1)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连接电路是开关应断开(“闭合”或“断开”),连接好电路后,在M、N之间分别接上不同的电阻丝,则通过观察电流表的示数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
(2)为了验证上述猜想a,应该选用编号AB两根电阻丝分别接入电路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上述猜想b,应该选用编号AC两根电阻丝分别接入电路进行实验;
(4)分别将A和D两电阻丝接入图甲电路中M、N两点间,电流表示数不相同,由此,初步得到的结论是:当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电阻跟材料有关.
(5)为了进一步探究电阻是否受温度的影响,按图2所示.接通电路后,用酒精灯给电阻丝缓慢加热,观察加热前后电流表的示数,发现示数变小了,由此现象可得出结论:随着温度的升高,电阻丝的电阻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在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羊角锤
B.
镊子
C.
钢丝钳
D.
托盘天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小明用刻度尺、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橡皮膜和水等器材测盐水的密度.
(1)将玻璃管的一端扎上橡皮膜并逐渐倒入水,出现图甲所示的现象,随着水量的增加,橡皮膜越凸起,说明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将玻璃宵缓慢插入装有盐水的烧杯中,直到橡皮膜表面与水平面相平,图乙分别测出高度h1、h2、h3.橡皮膜表面与水平面相平,是由于受到深度为h1盐水的压强.
(3)用小明测得的物理虽量推导出盐水密度,表达式ρ盐水=$\frac{{h}_{3}}{{h}_{1}}$ρ(水的密度用“ρ”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上课看黑板时常发生“反光”现象,是由于黑板表面较光滑,光线射在上面时发生了镜面反射,教学投影仪的幕布都是用粗糙的白布做成,光线射在上面时发生了漫反射.(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在图中,AB、CD是放在平面镜前的两个物体,其中CD为不透明物体.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在镜中的像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