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4.如图所示,是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实验中长玻璃管管顶端不慎破裂,管内的水银将全部落回水银槽里.科学史上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最著名的实验是在德国进行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分析 (1)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管内上方是真空,是管外的大气压支持着管内的水银柱,即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管外的大气压.当在管顶穿一个小孔,就构成了一个连通器;
(2)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很多,而最著名的实验就是马德堡半球实验;历史上首先测出大气压的数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他借助水银利用了平衡法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

解答 解:当管顶开一个小孔时,管内的水银与外界的大气相通,此时外界大气压对管内水银也有个向下的压强,所以管内的水银不仅不会从小孔喷出,反而会立即下降.此时托里拆利管和水银槽实际上是构成了一个连通器,最终液面会相平;
马德堡半球实验,通过两个抽成真空而压合在一起的铜半球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而托里拆利实验则通过测量大气压能支持的水银柱的高度间接测出了大气压的大小.
故答案为:全部落回水银槽里;马德堡半球.

点评 本题考查了对托里拆利实验原理的理解和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明确实验中长试管顶端不慎破裂,玻璃管和水银槽组合成了连通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有关大气压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用实验首先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B.茶壶利用了连通器原理,茶壶盖上的小孔的巧妙设计与大气压无关
C.在同一地点大气压强的值不是固定不变的
D.大气压强随海波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水的沸点也随着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如图所示,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静止开始滚下,撞击静止在水平支撑面上的木块.

①实验中发现,小球高度越高,撞击木块的距离就越远,这是研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
②实验中通过观察木块被撞击的远近来判断动能的大小,这种研究方法是“转换法”,在下列实验中采用了转换法的是C.
A.探究串联电路中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关系实验
B.探究压力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时,应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
C.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时,磁性强弱通过吸引大头针数目的多少反映
D.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推理得出物体不受阻力时的运动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2.如图所示,小球被细线拴着在光滑斜面上静止,请画出小球受力的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能用来测量长度(“能”或“不能”),如图所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被测物体的长度1.84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如图所录的各种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是丙.(填写插图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以下是某同学在缺少量筒的情况下测定煤油的密度的一些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空矿泉水瓶的质量m0
(2)在矿泉水瓶里装满水,用天平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1
(3)用矿泉水瓶装满煤油,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m2
(4)用测得的量表示煤油的密度为:$\frac{{m}_{2}-{m}_{0}}{{m}_{1}-{m}_{0}}$•ρ
(5)如图是小李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情况.他的错误是:在称量物体时调节平衡螺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萨德”是导弹防御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拦截弹、车载式发射架、地面雷达,及战斗管理与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系统(BM/C31)等组成.如图所示,若雷达向导弹发射的微波从发出到接收所用时间为208μs(1μs=10-6s),在空气中微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3×108m/s,则此时导弹与雷达的距离为31.2km.导弹正以2500m/s速度射向雷达将在12.48秒后击中目标,若15秒后发射拦截导弹,则拦截时间不够用(选填“够”或“不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我国已经正式步入高铁时代.高铁站台前都有一条安全线,高铁列车几乎每个车厢都有电动机,几乎每个车轮都有动力旋转,车轮一致地运转,列车就跑得快了;列车刹车时仍继续向前运动,所减少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到列车蓄电池中.
(1)如图所示,高铁站台前都有一条安全线的原因是:流体(或气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2)根据文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个有关能量转化的物理问题,并做出回答.
问题:车厢内的电动机工作时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回答: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