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7.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音调要低一些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孩子们很容易辨别出爸爸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爸爸声音的音色不同
D.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讲课的声音是通过超声波传回地球的

分析 (1)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发声体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即我们常说的声音的大小,它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 解:
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指声音的响度大,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响度要低一些,而不是音调.故A错误;
B、在公路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谁,故C正确;
D、太空中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讲课的声音是通过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是有关声音的知识考查,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三要素及影响因素、防止噪声的途径、电磁波的有关应用,难度不大,属基础知识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小周同学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做了如下图甲、乙所示的实验.

(1)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比较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实现的;
(2)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若想继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再作图丁(选填“丙”或“丁”)所示实验.通过比较图甲和图丁,能够得到的结论是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图丙、丁两图对受力面积的压强关系是p= p(选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小华看到厨师在做“番茄炒鸡蛋”这道菜,想到其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你认为她理解正确的是(  )
A.切番茄用的菜刀,刀把上有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B.“番茄炒鸡蛋”是利用做功来改变内能
C.拿鸡蛋去磕碗沿,结果却是蛋壳破了,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利用天然气灶炒菜,是将天然气的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为了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使用两个相同的大铁钉绕制成电磁铁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滑片P向右滑动,电磁铁的磁性减弱
B.电磁铁能吸引的大头针越多,表明它的磁性越强
C.电磁铁A、B的上端均为S极
D.该实验可以探究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匝数多少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小车与桌面间的摩擦力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改变力的方向的特点,并通过调整砝码的质量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图2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贵广高速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铁路出海大通道,大大缩短西南与珠三角地区间的时空距离.列车到站前停止供电,电动机线圈随车轮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车速减到90km/h以下才进行机械刹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列车减速发电是利用了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
B.机械刹车是用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C.人站在安全线以外是为防止列车运行时车体附近空气流速大压强大,把人“推”向列车
D.列车进站停止后,列车对轨道的压力和轨道对列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为测定一种未知液体的密度,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多次测量.如图所示,某次的操作如下: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后,在称量物体质量时,他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后,指针的指示情况如图甲所示,这时他应进行的操作是向右移动游码;
(2)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大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称得烧杯和液体的质量m为47.2g.
(3)他们测出了几组实验数据,并根据测量结果作出了“m-V”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该液体的密度为0.8×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回顾实验和探究:(探究密度概念的建构:)
表格图象
实验次数物体m/gV/cm3$\frac{m}{V}$/(g•cm-3
1铝块127102.7
2铝块254202.7
3铁块179107.9
4铁块2158207.9
结论方法①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
②上述实验图象如图所示,图线a反映了铁块的实验情况.
③由上述实验引入了密度概念,密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问题讨论小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运用了组合法,实验得到如下数据:
石块的质量m/g量筒中水的体积V1/cm3石块和水的体积V2/cm3石块的体积V/cm3石块的密度ρ/(kg•m-3
334560152.2×10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如图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

(1)实验中,要比较电阻丝产生的热量的多少,只需比较与之相连的U型管中液面的高度差.
(2)甲装置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通电一段时间后,右(填“左”或“右”)侧容器中U型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大.
(3)乙装置中的电阻R3的作用主要是使通过R1和R2的电流不相等.
(4)如果乙装置中R3发生了断路,保证通电时间相同,与步骤(3)相比较,则左侧U型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将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利用甲装置还可以研究电压一定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可将甲装置做如下改动:将接在B接线柱上的导线改接在A处,再取一根导线在BD两个接线柱之间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