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在马路边上拍街景照片,连续拍了两张,如图甲、乙所示.如果以行驶的卡车为参照物,树是________的,轿车是________的,骑自行车的人是________的.(均选填“向左运动” “向右运动”或“静止”)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7-2018学年江苏省八年级(下)月考物理试卷 题型:填空题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_____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3月份月考八年级物理试卷 题型:单选题
泡沫钢是含有丰富气孔的钢材料,可作为防弹服的内芯,孔隙度是指泡沫钢中所有气孔的体积与泡沫钢总体积之比.已知钢的密度为7.9×103kg/m3,一块质量为0.79kg,边长为1dm的正方体泡沫钢,孔隙度是( )
A. 1% B. 10% C. 90% D. 9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2018届九年级物理第二次模拟 题型:实验题
小李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请用笔代替导线,完成图乙所示的实物图的连接__________.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________状态.
(3)在做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时,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法,要求保持电阻阻值不变,通过改变电阻两端的________,观察电流大小的变化.
(4)如图丙所示,是他在实验中的第三次测量结果,请把实验数据填入到记录表中_______.
实验记录:定值电阻R=5Ω
(5)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2018届九年级物理第二次模拟 题型:单选题
下列对物态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不见了,这是汽化现象,此过程需要放热。
B. 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不见了,这是液化现象,此过程需要放热。
C. 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不见了,这是汽化现象,此过程需要吸热。
D. 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不见了,这是液化现象,此过程需要吸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安徽芜湖2018届九年级物理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题型:计算题
如图所示,甲为电路的连接情况,R1=20Ω,R2为滑动变阻器,乙为R3的I﹣U图象,电源电 压保持不变.当S1闭合,S2断开时,若滑片P在a端,则电流表示数为0.6A;若滑片P在b端,则电压表示数为8V.求:
(1)电源电压.
(2)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
(3)当S1、S2均闭合,且滑片P在a端时,求电流表的示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安徽芜湖2018届九年级物理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题型:单选题
图中关于光现象的描述,其原理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
A. 叉鱼时向更深处投掷鱼叉
B. 商场内监控探头的应用
C. 缸中金鱼“变大”
D. 日食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安徽滁州2018届中考物理第二次模拟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甲溢水杯盛满密度为?1的液体,乙溢水杯盛满密度为?2的液体。将密度为?的小球轻轻放入甲溢水杯,小球浸没在液体中,甲溢水杯溢出液体的质量是32g。将小球轻轻放入乙溢水杯,小球漂浮,且有1/6的体积露出液面,乙溢水杯溢出液体的质量是40g。已知?大于?1。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小球的质量为32g B. 小球的质量大于40g
C. ?1与?2之比为2?3 D. ?1与?2之比为24?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题型:实验题
在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让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处静止开始下滑,小车分别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1)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到斜面底端的________相同.
(2)结论: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它运动得________.
(3)推理:如果表面绝对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永远做________________.
(4)牛顿第一定律是在____________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________而总结归纳出来的.
(5)通过实验探究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有更深一层次的理【解析】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__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