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  )

 

A.

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

B.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C.

改变薄塑料片滑过梳子的速度

D.

改变吹笔帽的力度


           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响度跟振幅有关

解答: 解: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

C、用塑料尺子在梳子齿上快慢不同的滑动时,梳子齿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

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符合题意.

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小红与小明分别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电流一定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他们分别将两段阻值不同的电阻丝(R1<R2)密封在完全相同的烧瓶中,并通过短玻璃管与气球相连.(设他们所用的各种器材性能相同)

(1)在这个实验中,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是通过   体现出来的.

(2)他们同时开始进行实验,在a、b两个气球中,鼓起来最快的是   

(3)小红和小明的实验方案中有一个是错误的,我认为   的方案是错误的.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有一位乘客坐在正匀速上升的观光电梯上楼,不巧书从手中滑落,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甲认为书会先上升后下落,乙认为书会直接落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甲的说法是正确的    B.只有乙的说法是正确的

C.甲是以电梯为参照物      D.乙是以电梯为参照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  侧(选填“外”或“内”),使玻璃变模糊,水蒸气变成水珠会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小明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图a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如图b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的像,则蜡烛可能置于凸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  点上(P是该凸透镜的2倍焦距处),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    上(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

(3)通过实验,小明发现蜡烛离凸透镜越远,光屏上得到的清晰像越   (填“大”或“小”).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时,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   凸透镜(填“靠近”或“远离”),此时在光屏上成的清晰像是   的(填“倒立”或“正立”).

(4)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的、缩小的像,此时小明固定蜡烛和凸透镜,在光屏和凸透镜间放上自己所配戴的近视眼镜,若仍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需将光屏向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此时所成的清晰像为   像(填“实”或“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 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C. 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D. 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  )

  A.只有表面的水结冰 B. 有一半的水结成冰

  C.都没结冰 D. 都已结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在小孔前有一发光点S,请利用光的传播规律作出它经过小孔在光屏上的落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卫生间的下水管中间常常要装一段U形管,它的作用是使U形管中____         ____,所应用的物理知识主要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