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班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①、②、③三组同学分别从A,B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A、B装置)
(1)①组同学发现所测水的沸点高于100℃,他们选择的是(选填“A”或“B”)套装置
(2)②、③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形态,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C所示,a、b两种图象不同的原因是水的不同
(3)通过图象可知水沸腾过程的特点是
(4)班中的另外四个实验小组用同一实验装置测得水的沸点如表所示
组别 | ④ | ⑤ | ⑥ | ⑦ |
水的沸点/℃ | 97 | 99 | 98 | 98 |
对于上述实验数据,小明同学认为“只有第⑤小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最接近100℃”:小华同学认为“只有第④小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偏离100℃最大”,请你就上述实验数据发表你的见解 .
【答案】
(1)B
(2)质量
(3)吸热但温度不变
(4)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
【解析】解:(1)观察图A和B可以看出,B中烧杯上加了盖子,这样在加热时,杯内的气压会增大,水的沸点会升高,有可能超过100℃,因此,甲组同学选择的是B套装置;(2)读图C可以看出,在同样加热的情况下,b的升温较慢,其原因应该是水的质量多于a的缘故;(3)通过图象可以看出,水沸腾的特点有,达到沸点、吸热、温度不变等;(4)在实验中,只要操作正确,数据便是真实的.几个组数据的不同,是因为在测量过程中存在误差的原因;
水的沸点还受其上方气压的影响,所以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
所以答案是:(1)B; (2)质量; (3)吸热但温度不变;(4)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的相关知识,掌握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自行车轮胎上刻有花纹,是为了通过增大___________而增大摩擦;刹车时常常用力捏车闸,是为了通过增大_____________而增大摩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重庆A卷】如图甲是西南大学校内的一座塑像,其基座结构类似于图乙和丙的模型。若A、B是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物块,其边长分别是20 cm、30 cm,密度之比ρA:ρB=3:1。将A放在水平地面上,B放在A的上面,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5100 Pa(如图乙)。求:
(1)图乙中,物块A对地面的压力;
(2)物块A的密度;
(3)若将物块B放在水平地面上,A放在B 的上面(如图丙),要使B对地面的压强为2800 Pa,应将物块B沿竖直方向切去几分之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体重相同的两位同学举行爬楼比赛,结果一位同学用了15s爬到楼上,另一位同学用了20s爬了同样的高度,这两位同学做的功和功率的关系是: ( )
A.功相同,功率不同 B.功率相同,功不相同
C.功、功率都相同 D.功、功率都不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潜水艇潜在水下航行,当它下潜的深度增加时,比较它所受到的水的压力和浮力关系是( )
A. 压力越大,浮力越大 B. 压力越大,浮力不变
C. 压力不变,浮力越大 D. 压力不变,浮力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将一个由某种材料制成的空心球放入甲液体中时,小球漂浮:当把它放入乙液体中时,小球悬浮.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球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
B.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C.该材料的密度一定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D.该材料的密度一定小于甲液体的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蛟龙号”已实现下潜深度7062m,其下潜过程中,潜水员的质量____,“蛟龙号”受到水的压强__.(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把一质量为56g的石块,放入盛有40mL水的量筒中,水面上升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此时水深14cm.(g取“10N/kg”)
(1)石块的重力.
(2)石块所受到的浮力.
(3)量桶底对石块的支持力.
(4)水对量筒的压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山东青岛卷】归纳式探究﹣﹣探究小球沿过山车轨道的运动
小雨观察到游乐场的过山车可以底朝上在圆形轨道上运动,游客却不会掉下来.他想探索其中的奥秘,做了以下两个探究:
(1)探究一:如图甲所示,小球由A点沿光滑轨道自由运动到B点,小球到达B点的速度v与高度h和小球质量m的关系,数据如表一.
表一:
实验次数 | h/m | m/kg | v2/(m2s﹣2) |
1 | 0.2 | 2.0×10﹣2 | 4.0 |
2 | 0.4 | 2.0×10﹣2 | 8.0 |
3 | 0.4 | 3.0×10﹣2 | 8.0 |
4 | 0.8 | 2.5×10﹣2 | 16.0 |
则小球到达B点的速度v与 有关,且v2=k1 .
探究二:如图乙所示,小球以一定速度从B点沿光滑的竖直圆形轨道运动,恰好通过最高点C.小球在B点的速度v与轨道半径r的关系,数据如表二.
实验次数 | r/m | v2/(m2s﹣2) |
1 | 0.15 | 7.5 |
2 | 0.30 | 15.0 |
3 | 0.45 | 22.5 |
则小球在B点的速度v与轨道半径r的关系式为 .
(3)如图丙所示,将甲、乙两轨道组合后,小球从A点沿光滑轨道自由运动,若r=0.4m,要使小球经过B点后能恰好通过C点,则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