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8.小刚和小丽用如图1所示的器材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用三节干电池串联做电源,两只小灯泡的规格不同.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验电路.要求:L1和L2串联,电压表测量两灯串联后的总电压.
(2)小刚用电压表测量L1两端的电压时,直接选用0~3V的量程,小丽说这样不行,规范的操作方法应该是选用大量程进行试触.
L1两端电压/VL2两端电压/V串联总电压/V
1.43.14.5
(3)他们在测量L2两端的电压时,两灯突然熄灭,电压表示数变为0.小刚用电压表检测L1两端的电压,示数为电源电压,由此判断出L1出的故障是断路;L2是短路还是正常的?小丽在原电路中又添加了一个电学器材,就检验出了结果,她的方法可能是用小灯泡与L1并联,如果L2发光,则L2正常;若L2不发光,则L2短路.
(4)他们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得出了上表所示的一组数据.为了得出串联电路电压关系的普遍规律,他们还应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多做几次实验.
(5)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在电路中增加了一个滑动变阻器,移动滑片后可以调节一只灯泡的亮度,另一只灯的亮度不变,电压表测量亮度变化的那只灯的电压,请在图2方框内设计实验电路图.

分析 (1)根据题意将开关和两灯逐个顺次连接即成串联,电压表测两灯总电压,应将电压表与两灯并联;
(2)在不能估计被测电压大小的情况下,应选用电压表的大量程进行试触,通过指针的偏转角度确定选择的量程;
(3)两灯都熄灭,说明电路中有断路的地方,用电压表检测L1两端的电压,示数为电源电压,说明电压表和电源两极连接的部分电路无断路,即L2不存在断路;
(4)实验中,为得出普遍规律,应换用不同规格器材进行多次测量;
(5)根据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可知,两灯并联,滑动变阻器串联在其中的一条支路上.

解答 解:(1)由题L1和L2串联,根据电流流向,由电源正极→开关→L2→L1→电源负极,依次连接即成串联,电压表测两灯总电压,将电压表并联在两灯之间,电源由三节干电池组成,即电源电压4.5V,所以电压表使用0-15V量程并注意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如图3所示;

(2)电流表和电压表在使用时,如不能估计测量值的大小,应采用试触法选择合适量程,试触时应选用大量程,即先选用0~15V的量程,如果示数小于3V,再改用0~3V量程测量.
(3)两灯突然熄灭,说明电路中有断路的地方;电压表示数为零,说明L2短路或者电压表和电源连接的部分“电压表--开关--电源--L1”电路中出现了断路.判断L2是短路还是正常的方法是:用小灯泡与L1并联(或替换L1),如果L2发光,则L2正常;若L2不发光,则L2短路;
(4)为了得出串联电路电压关系的普遍规律,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多次测量;
(5)由题可知,两灯并联,滑动变阻器串联在其中一条支路上,电压表测这只灯泡的两端电压,如图4.

故答案为:(1)如图3;(2)选用大量程进行试触;(3)断路;用小灯泡与L1并联,如果L2发光,则L2正常;若L2不发光,则L2短路;(4)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多做几次实验;(5)如图4.

点评 本题是一道实验题,考查了:连接电路图、实验操作、实验方案改进等问题,涉及的内容较多;连接电路图时,要注意电压表正负接线柱不能接反,注意电压表量程的选择;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应进行多次测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所示.小明利用该电路检验并联电路干路电流是否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在导线1、2、3、4中,有一根导线接错了,接错的是(  )
A.导线1B.导线2C.导线3D.导线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小刚同学探究光从空气射入不同介质发生折射时的一些规律,他将一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发生折射的实验数据记录于下表:
实验次数1234567
入射角i10°20°30°40°50°60°
水中折射角r7.9°15.4°21.5°26.3°33.5°40.8°
(1)分析第1次的实验数据,结论是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2)分析第2次至第7次的某次实验数据,结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分析第2次至第7次的实验数据的变化,结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增大,但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
(4)如图甲是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光路,请给图中的反射光线加上箭头,并标出入射角i和折射角r;
(5)清澈见底的池水,看起来变浅了,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引起的现象.如图乙所示,水中有一点光源S,人眼在B点位置看到S在水中的位置为A,试画出人眼观察到S的光路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如图是某实验小组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电路图,他们所用的电源电压为4V,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10Ω 1A”.
(1)本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填物理方法).
(2)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所测得的几组电流、电压值如表.他们所用的定值电阻阻值为5Ω;实验结论: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电压/V 2 2.5 3
 电流/A 0.4 0.5 0.6
(3)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他们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电路中介入阻值为5Ω的定值电阻,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得电压表示数为2.5V,记录电流表示数.
②将5Ω定值电阻更换为10Ω定值电阻再闭合开关,他们应该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大(选填“调大”、“调小”)直到电压表示数为V,再记录电流表示数.
③将10Ω定值电阻更换为20Ω定值电阻再闭合开关,他们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发现电压表示数始终不能变为为2.5V,下列原因中不可能的一项是C.
A、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过小    B、所替换的定值电阻阻值过大
C、电源电压过低                    D、控制不变的电压设定过低
为了解决③中的问题,小明提供的方案:将一定值电阻R0串联到电路中(非R所在位置),再在R所在位置换接20Ω或者30Ω的定值电阻完成实验.下列能满足小明方案要求的定值电阻为B.
A、5ΩB、10ΩC、15ΩD、20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现象中,力对物体做了功的是(  )
A.运动员举着杠铃等待裁判裁决B.冰块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匀速滑动
C.手提重物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D.学生背着书包上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是由甲型H1N1病毒引起的.图中所示为H1N1病毒在30万倍电子显微镜下成的像与刻度尺比对情况,该病毒的实际整体宽度为1.2×10-7m.使用透气孔径为3.0×10-7m的口罩不能(能/不能)有效遮挡甲型H1N1病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晓华为研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等大实像的规律,要多测量几次成倒立、等大实像时的物距与像距;而她固定好透镜,改变烛焰和光屏位置时,发现成这样像的物体和光屏位置是唯一的,为能多次测量,她应该改用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再做几组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在水杯后放置一个小泥娃,透过水杯观察小泥娃的图象,改变泥娃与水杯的距离,下面是关于我们所能看到的像的特点,其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泥娃比较靠近水杯时,可能看到泥娃变高又变粗的像
B.当泥娃离水杯足够远时,可能看到泥娃上下倒立又变高的像
C.只要是人眼透过水杯看到的泥娃的像一定是虚像
D.当泥娃离水杯某一固定距离时,可能无论人眼在什么位置都看不清泥娃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某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于哪些因素有关,他将横截面积相同、材料和长度不同的导体连入同一电路中进行试验,实验过程如图(a)、(b)、(c)、(d)、(e)所示.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比较图8中(a)与(b)与(c)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相同时,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2)比较图8中(c)与(d)与(e)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导体的电阻与材料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