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6.在研究“导体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同学们利用了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的定值电阻和变阻器进行了探究,变阻器规格是“10Ω 1A”,电源电压4.5V并保持不变.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电路连接完整(请用签字笔在答题卡上连线).
(2)闭合开关前,电流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对电流表的操作应该是调零.
(3)正确连线后,闭合开关时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电压表指针向右偏转且超过满刻度,原因可能是电阻R出现断路现象.
(4)排除故障后,先接入15Ω的电阻,调节滑片时电压表示数为3V,观察到电流表示数为0.2A;用10Ω电阻代替15Ω电阻接入电路,应将滑片向左端(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使电压表示数保持3V,并记录下电流表示数为0.3A;用5Ω电阻代替10Ω电阻接入电路,正确操作,电流表示数为0.6A.
(5)分析三次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成反比.
(6)王强同学继续探究:他用了30Ω的定值电阻代替原来的电阻实验,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都不能满足电压表示数为3V,原因是滑动变阻器阻值太小;要使电压表示数保持3V,要求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最少为15Ω.

分析 (1)实验中电压表应测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由此连图;
(2)由图乙,电流表指针没有指在零刻度线上,使用电流表前应对电流表进行机械调零,使指针指在零刻度线上;
(3)闭合开关电流表无示数可能是电路断路;电压表示数超过量程,说明电压表与电源两端相连,电压表并联电路之外部分,不存在断路;综合分析知电路故障原因是:定值电阻断路;
(4)根据电流表量程和分度值读出丙图中其示数;研究导体电流与电阻关系中要保持R两端电压不变,由此分析10Ω电阻代替15Ω电阻后滑片的移动方向;
(5)根据三次实验中电流与对应电阻关系分析得出结论;
(6)根据串分压的知识,若电阻增大,分得的电压将变大,要减小电阻两端的电压,需增大滑动变阻器的阻值;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电流规律结合欧姆定律计算出电阻.

解答 解:
(1)研究“导体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电压表应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由此完整电路的连接,如图所示:

(2)电流表指针没有指在零刻度线上,应先对电流表调零;
(3)电路正确连接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电流表无示数,但电压表示数有示数且很大,则故障原因可能是定值电阻断路了;
(4)由图丙,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0.02A,示数为0.2A;此时R两端电压为3V,因为导体电流与电阻关系中要保持R两端电压不变,当用10Ω电阻代替15Ω电阻接入电路,总电阻减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变大,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变大,电阻分得的电压减小,所以应调节滑片向左移动,减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使电压表的示数保持不变;
(5)三次实验电阻分别为15Ω、10Ω、5Ω,三次通过的电流分别是0.2A、0.3A、0.6A.每次的电流与电阻和乘积相等,由此可得: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成反比;
(6)由题意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应为U=4.5V-3V=1.5V
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相等,所以使用30Ω的定值电阻时,
则:$\frac{3V}{30Ω}$=$\frac{1.5V}{{R}_{变}}$,解得R=15Ω,即变阻器最大值最小为15Ω.
故答案为:(1)见上图;(2)调零;(3)R断路;(4)0.2;左;(5)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成反比;(6)15.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路连接,电流表读数、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和欧姆定律的应用,控制变量法在本实验中的具体应用和滑动变阻器的调节是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如图所示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 象,由图可知
(1)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2)当物距为15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投影仪(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像离凸透镜的距离变大(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一辆汽车以30m/s的速度沿平直的公路匀速使向山崖,当汽车鸣笛2s后听到回声,问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多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请填上合适的单位及数字
(1)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速度为90km/h;
(2)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56cm;
(3)20m/s=72km/h;
(4)0.56m=56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综合实验活动:小明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1所示,光斑的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光斑又如何形成的呢?对此小明决定探究,他们猜想光斑的形状:
a.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
b.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
c.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a是不合理(合理、不合理)的;
(2)为了进行探究,他们制作了带孔的卡片,如图2所示,卡片中各孔尺寸相同(约为1cm),在进行探究时,他们在地上铺上一张白纸,把带孔的卡片置于上方,让太阳光通过卡片上的孔,观察纸面上出现的光斑形状.

(3)为验证猜想b,小明让带孔卡片,离地面白纸较近,看到的光斑与卡片中孔的形状相同,然后让带孔卡板远离白纸,到一定距离后,白纸上的光斑又成了圆形,这说明光斑的形状还与孔到白纸的距离有关.
(4)为验证猜想c,如图3,让带孔的甲纸板离地面白纸的距离不变.让乙纸板向左运动,使孔径越来越小,当孔径小到一定程度时,发现白纸上的光斑由孔的形状变成圆形.这说明小孔形成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无关.(选填“有关或无关“)
通过探究,他们初步得到了以下结论,圆形光斑(填光斑的形状)一般是太阳的像,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树叶间空隙大小、树叶间空隙与地面的距离有关.不管光斑是不是像,他们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在探究“一定电压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电路图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4.5V,滑动变阻器上标有“10Ω 1.5A”字样,先后接入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当接入20Ω的电阻时,电压表的示数始终无法达到2.5V,其原因可能是(  )
A.20Ω的电阻阻值太大B.电源电压4.5V太低
C.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太大D.控制电压为2.5V太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如图所示,2014年7月,常州学生李潇在水塘中看到形状特殊的“虾”.他看到的“虾”是因为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真正的虾在水中E(C/D/E/F)处.他用激光笔从A点向B(B/C/D/E/F)处射出光束,即可把虾照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所示,甲和乙是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两个物块,它们在丙的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
A.甲运动之后其惯性变大
B.乙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向左
C.甲和丙所受的重力都不做功
D.其它条件不变,只将乙拿掉后,甲的运动状态一定会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一只电动机,接在电压恒定的电源上.当被卡住不转时,测得此时电功率为P1;正常转动时,测得电功率为P2.试证明:若电动机转轴处的摩擦不计,电动机正常转动时的机械效率为η=$\frac{{P}_{1}-{P}_{2}}{{P}_{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