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下列图甲所示的是等大的圆形纸被剪去的扇形大小不等的剩余部分.再将它们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准备研究纸锥下落的快慢.
(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此时应该拿至图乙的A(选填“A”或“B”)所示的位置释放,同时记录纸锥下落至地面的时间,或比较纸锥下落相同时间运动的路程,也可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2)小华利用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一次,拍下的照片如图丙所示,可以看出纸锥在整个过程中在做变速(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在相同的时间内,纸锥运动的路程不相等.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在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0.16 m/s.
(3)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实验中,发现纸锥下落时间较难测出,于是我们可以增大纸锥下落的高度或换用锥角较大的纸锥进行测量.
(4)小明三次测量了同一纸锥从同一高度处下落的速度,并将测量结果填入了自己设计的表格,请你说出他设计的表格中的不足之处是:物理量没有单位.
次数下落高度下落时间速度速度的平均值
1
2
3

分析 (1)若使纸锥从同一高度落下,应使纸锥的尖端位置在同一水平高度处,比较快慢时,即可采用相同时间比距离,也可采用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
(2)由图示照片求出纸锥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关系,根据相等时间内的路程关系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已知A、B间的距离,由图求出纸锥由A运动到B的时间,由速度公式可求出纸锥的速度.
(3)实验中若纸锥下落较快,则时间较难测量;因此可从增加时间等角度去考虑;
(4)实验时所测量的各物理量应有单位.

解答 解:(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图乙A中两纸锥的下端高度相同,图乙B中两纸锥的上端高度相同,故应选图乙A的位置释放.实验中即可记录下落至地面的时间,也可测出纸锥下落相同时间运动的距离;
(2)由纸锥照片可知:纸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越来越大,所以纸锥做变速运动.
由题意知sAB=6.40cm,tAB=2×0.2s=0.4s,纸锥的速度v=$\frac{{s}_{AB}}{{t}_{AB}}$=$\frac{6.40cm}{0.4s}$=16cm/s=0.16m/s.
(3)纸锥下落快,时间较难测量,必须增加纸锥下落的高度和锥角,以增大下落时间,便于时间的测量.
(4)由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可知,各物理量没有单位,这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1)A;时间;路程;
(2)变速;在相同的时间内;纸锥运动的路程不相等;0.16;
(3)纸锥下落时间;增大纸锥下落的高度;
(4)物理量没有单位.

点评 在本实验的探究中,主要运用了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同时还考查了运动快慢的比较,根据原理选择测量工具及测量的物理量,实验中要尽量的增大下落时间,减小测量误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建筑高楼大厦时首先要打好地基.原相同高度的同种地桩,经打击后某一瞬间时三个地桩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由此可知,打桩时,三个重锤中B锤的做功本领最大,如果A、B两锤的质量相同,则刚开始下落时,A锤的高度要低一些.如果B、C两锤刚下落时的高度相同,则B锤的质量要大一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如图所示,将铅笔水平挤压在两手指之间,按笔尖的手指较疼.铅笔静止时,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是平衡力(选填“相互作用力”或“平衡力”),所以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大小相等(选填“相等”或“不相等”).左、右两手指受到铅笔的压强分别为P和P,则P<P,(选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小明与科技小组的同学自制了一种降落伞,他们准备利用一幢31层的楼房(每层楼
高度相同),探究这种降落伞在下降过程中速度是否发生变化.
猜想与假设:
①下降过程中速度可能不发生变化(作匀速运动);
②下降过程中速度可能越来越快(作变速运动).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实验方案:
①让降落伞从31楼阳台自由下落到地面,分别测量降落伞从31楼阳台自由下落到10楼阳台所用的时间t1及降落伞从到21楼阳台及到达地面的时间t2
②重复以上过程,再做两次.
实验器材:卷尺、秒表.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略)
分析、论证:
若实验中,测量的数据满足以下条件t1≠t2,即可证明猜想②是正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所示,给出几种元件,要求用滑动变阻器控制灯泡中的电流大小,使滑片向右移动时,连入电路的灯泡变暗,电流表测出灯泡中电流大小,电压表测出灯泡两端的电压.
(1)画出电路图,并按电路图连接实物.
(2)根据你连接的实物图完成下表.
 滑片变阻器接入的电阻变化  灯泡的亮度变化 电流表示数变化 电压表示数变化
 右移    
 左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小玲、小红和小丽在操场上玩荡秋千.如图1,小丽把小红、小玲分别轻轻推一下,细心的小丽发现,她俩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几乎一样.那么,秋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三人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如下猜想:
实验
序号
小球质量
m/g
从O点到小球中
心的距离L/m
小球摆动距中心
线最大距离S/m
小球往返摆动10次所用的时间t/s小球往返摆动1次所用的时间t0/s
1200.80.1018.01.80
2201.00.1420.02.00
3201.20.1022.02.20
4301.00.1420.02.00
5301.00.1020.02.00
猜想1: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人的质量有关.
猜想2: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的绳长有关.
猜想3: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摆动时离开中心线最大距离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她们来到实验室,找来刻度尺、细线、秒表、小球,依照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方法,按图2进行实验,得到表中数据.
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为验证猜想1,应选用序号为2、4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2)为验证猜想2,应选用序号为1、3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3)为验证猜想3,应选用序号为4、5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4)实验结论:小球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与绳长有关,与小球的质量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小柯同学注意到家里摆钟(如图所示)的摆在有规律地摆动,在观察小球摆动时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发现小球每摆一个来回的时间似乎都相等,于是小柯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称周期T)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猜想①:可跟小球摆动的幅度有关;
猜想②:可跟小球质量有关;
猜想③:可跟绳子长度有关.
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小柯用秒表测出了不同条件下,小球来回摆动多次所用的时间,算出平均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请回答:
(1)小柯采用测量小球来回摆动多次的时间取平均值的方法,而不是测量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来确定周期T,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2)为验证猜想②是否正确,小柯同学已准备了:秒表,刻度尺,还缺少一种实验室常用的测量仪器,它的名称是天平.试验中他应该控制小球摆动的幅度和绳子长度不变,改变小球质量进行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小莉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10cm.
(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如图2所示,若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心成像,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上(选填“上”或“下”)移动.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清晰的实像,投影仪(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4)小莉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①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应将光屏向左(左/右)移动.
②如图3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小莉同学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B
A. 乙、甲   B.丙、甲   C. 乙、丁   D. 丙、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有一位老师带领学生们一起对“立竿见影”的现象进行了研究.

(1)首先,老师请小海同学在图1的两图中画出清晨7点和上午10点,同一根竹竿同一地点在太阳下的影子(要求将影子标出),请你和小海同学一起来完成(“•”表示太阳).
(2)从这两张图比较来看,你发现影子的长短与太阳位置有关.古代人利用这个规律创造发明了日晷,并以此来粗略测量时间.
(3)为了进一步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海同学课后率领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2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
(a)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
点光源的高度H/cm2030405060
影子长度L/cm3015107.56
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减少的量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b)图2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如何操作?
答:应当保持短木条的长度不变以及点光源的高度不变,改变短木条的位置,测量相应的影子长度L并记录,分析数据并得出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