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如图表示的是某种物质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的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看出,这种物质应该是晶体(“晶体”、“非晶体”).
(2)在线段的AB段,物质是固态;在BC段,物质是固液共存态;
(3)这种物质的熔点应该是0℃.
(4)B至C段的过程叫做熔化,需要吸收热量;D至E段的过程叫做沸腾,需要吸收热量.

分析 (1)晶体具有一定的熔点,其熔化图象上有一水平线段,该水平线段对应的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
(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3)晶体熔化前处于固态,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完毕,处于液态.
(4)熔化吸热,沸腾吸热.

解答 解:(1)分析图象可知,BC段是一条水平线段,说明随着加热时间的进行,在这一段内温度不变,所以BC是该物质的熔化过程,且为晶体;
(2)AB段是该物质的固态,BC段表示该物质的熔化过程;
(3)分析图象可知,该物质从第5分钟开始熔化,该水平线段对应的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为0℃;
(4)B至C段的过程叫做熔化,需要吸收热量;D至E段的过程叫做沸腾,需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1)晶体;(2)固;固液共存;(3)0;(4)熔化;吸收;沸腾;吸收.

点评 该题考查从晶体的熔化图象获取信息的能力,尤其是将熔化图象与凝固图象合二为一,增加了试题的难度,解题的关键是熟悉熔化、凝固过程中每一阶段表示的含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冰的密度为0.9×103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体积是1m3的冰,质量是0.9×103kg,一块体积为40cm3的冰块的质量为36g,若将这冰块削去三分之一,则余下的冰的质量为24g,密度为0.9×103kg/m3;若原来那块冰熔化成水后,质量36g,体积减小了原来的$\frac{1}{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一人骑自行车沿平直公路行驶,第1s内通过的路程为2m,第2s内通过的路程为3m,第3s内通过的路程为4m,则(  )
A.前2s内平均速度为3m/sB.前2s内平均速度为2m/s
C.3s内平均速度为3m/sD.后2s内平均速度为4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某同学在“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电路.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原理是R=$\frac{U}{I}$(用公式表示).
(2)在图①中a表是电流表,b表是电压表.
(3)连接电路时,应将开关断开;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滑在右端(“左”或“右”).
(4)图②是某次实验所得到的表盘,此时灯泡的电阻是17.9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
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
130°30°
240°40°
350°50°
(1)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上表所示.由此可得: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此时,在纸板B上不能(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5.太阳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理想能源,太阳能热水器内盛有100kg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温度从25℃上升到65℃,求:水吸收了多少的热量?( 水的比热为4.2×103J/(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为了验证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小张同学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
(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2)小张将电流表接在L1所在支路上,闭合开关后,观察到灯L2发光,但灯L1不发光,电流表示数为零,如果电路只存在一处故障,则可能存在的故障是电流表断路(选填“断路”或“短路”).
(3)排除故障后,他测出了L1、L2支路和干路上的电流分别为I1、I2和I,电流表示数分别如图甲、乙、丙所示,可读出I1=0.5A,I2=0.5A,I=1A.
根据测量结果,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你认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是I=I1+I2(写出关系式即可)
(4)为了验证结论的普遍性,小张采用了更换不同灯泡继续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你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是:改变电源电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9.画出图中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小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在竖立的玻璃板P前5cm处放一支蜡烛A,小成发现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他再取一段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放在像处,发现该蜡烛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实验中,小成同学将蜡烛A点燃,小华在B蜡烛的烛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不可能(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被点燃;小成第二次将A蜡烛放在距玻璃板15cm处,则B蜡烛应与A相距30cm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若在P、B间放一块纸板,在纸板上不能(能/不能)看到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