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5.下列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运动鞋底做得很粗糙是为了增大摩擦
B.小石块放入水中下沉是因为它不受水的浮力
C.秋冬季节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啪”声是由于摩擦起电和电荷间相互作用导致的
D.用重垂线来检查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是利用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

分析 (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2)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
(3)在干燥的天气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叭声,是因为毛衣和衬衣之间相互摩擦带电,两者带有异种电荷,放电产生的劈叭声.
(4)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解答 解:A、运动鞋底做得很粗糙,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正确;
B、小石块放入水中下沉是因为它所受水的浮力小于重力.故B错误;
C、秋冬季节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啪”声是由于摩擦起电和电荷间相互作用导致的.故C正确;
D、用重垂线来检查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是利用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增大摩擦的方法、重力的方向、摩擦起电、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目,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的常见现象,能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下列事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②④.
①拖拉机的轮子上安装履带;        ②缝衣针的针尖做得很尖;
③扁担做成扁平;                  ④菜刀钝了磨一磨,使它锋利些;
⑤在铁路的铁轨下铺设枕木;        ⑥把书包带做得宽一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中,将同一辆小车分别从相同的高度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小车在3种不同的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1)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2)小车在三个水平面上运动时,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由此推断,当小车不受摩擦力作用时,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乘车时,很多家长都会采用这样的方式:自己坐在座位上系好安全带,然后让孩子坐在自己的腿上,双手环抱孩子.有关实验研究表明,一辆以50km/h行驶的汽车,如果发生碰撞,一个9kg的儿童模型瞬时会产生2700N的冲力,现实中任何一位家长都无法抱住孩子,孩子会像子弹一样飞出家长的怀抱,或者成为家长的安全气囊!
(1)为安全起见,驾乘人员必须使用安全带,安全带做得扁而宽大是为了减小安全带对人的压强.
(2)急驶的车相撞时,为什么环抱在系有安全带的家长手中的孩子会飞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关于宇宙起源,现代大多数科学家认同的是(  )
①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37亿年的一次大爆炸
②大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的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
③大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④宇宙温度下降至一定程度,逐步形成行星和恒星、星系、星系团和超星系团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为某同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装饰,实验中该同学先后三次将同一木块放在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然后分别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木块,使其沿斜面向下运动,逐渐减小水平面的粗糙程度,观察木块移动的距离,从而得出力和运动的关系.

(1)该同学在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不要解释错误的原因):分别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木块.
(2)更正错误后进行实验,从实验中可以观察到,从左到右,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逐渐变长,运动的时间越来越长,但由于实验中摩擦力存在,不可能观察到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的情形.
(3)在上述实验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推测:如果一切外力消失,且水平面足够长,那么木块在水平面上的运动速度不变,木块的运动方向不变.(填变化情况)
(4)实验结果能证明B.(选填序号)
A.物体运动需要力
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牛顿第一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小刚用托盘天平(带砝码)、石块、细绳,盛适量水的烧杯A(ρ=1.0×103kg/m3),盛适量待测液体的烧杯B,来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请将他的实验过程补充完整.
①用调好平衡的天平测出烧杯A和水的总质量为m1=63.6g.
②如图所示用细绳拴住石块,手提细绳将石块浸没在盛水的烧杯A中,调节天平平衡后示数为m2=73.6g;此时石块受到三个力的作用,所受的浮力为0.1N(取g=10N/kg).
③用天平测出烧杯B和待测液体的总质量为m3=42g.
④将石块从水中取出擦干后,用细绳拴住石块,手提细绳将石块浸没在盛液体的烧杯B中,调节天平平衡后示数为m4=50g.
则被测液体的密度ρ=0.8×103kg/m3
【拓展】实验中托盘天平损坏不能使用,而用弹簧测力计替代,在其他器材不变的情况下,也可完成待测液体的密度测量.在下面的空白处画出收集实验数据的表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1)画出图1所示拉力F的力臂L.
(2)根据图2中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中的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的透镜.
(3)如图3所示,电阻箱的示数为4658Ω.
(4)图4是某同学测体温时的示数,其示数为36.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春天,柳絮飞扬B.夏天,桂花飘香C.秋天,落叶归根D.冬天,雪花飘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