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5.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与其吸热、放热的关系正确的是(  )
A.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要吸热
B.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要吸热
C.寒冷冬天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要吸热
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熔化,要吸热

分析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物态变化的名称.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解答 解:
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凝华放出热量.故A错误;
B.冰熔化成水是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熔化吸收热量.故B正确;
C.白气是水蒸气上升到空气中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出热量.故C错误;
D.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干冰极易由固态直接升华成为气态,升华吸收热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四冲程柴油机在工作过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是(  )
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所示的现象或情景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渔民向看见鱼的下方插鱼
B.
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
C.
手在灯光下形成影子
D.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现在很多城市公交车开始采用气、电混合动力.例如我市302路公交.这种车用天然气和电能作为能源,与用柴油作为能源的101路公交车相比,减少了尾气的排放,有利于对环境的保护.在分别使用这几种能源的公交车中,属于二次能源的是电能和柴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我们乘坐公交车时,看到窗外的树木不断的向后退,这是以车窗为参照物(选填“地面”或“车窗”).站立的乘客在公交车行驶的过程中要抓紧扶手,这是为了防止刹车时,由于人具有惯性而跌倒,对人体造成伤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如果用平面镜观察烛焰的像比用玻璃板更清楚.而实验却使用玻璃板不用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不变(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某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60°C时阻值为650.0Ω,现要组装一个由热敏电阻控制的报警系统,要求当热敏电阻的温度达到或超过60°C时,系统报警.提供的器材有:热敏电阻,报警器(内电阻很小,流过的电流超过Ic时就会报警),电阻箱 (一种可以调节电阻大小并且能够显示出电阻阻值的电阻器,其最大阻值为999.9Ω ),电压约为18V的电源一个,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1000Ω),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2000Ω ),单刀双掷开关一个,导线若干.在室温下对系统进行调节,Ic约为10mA;流过报警器的电流超过20mA时,报警器可能损坏;
(1)完成待调节的报警系统原理电路图的连线.
(2)电路中应选用滑动变阻器R2  (填“R1”或“R2”).
(3)按照下列步骤调节此报警系统:
电路接通前.需将电阻箱调到一定的阻值,根据实验要求,这一阻值为650.0Ω;将开关向c(填“c”或“d”)端闭合,缓慢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直至报警器报警.
(4)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将开关向另一端闭合,报警系统即可正常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物理实验操作考试,小明抽到了测小石块的密度,于是他利用实验桌上的器材进行了如下的测量.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右 (选填“左”或“右”)调节.
(2)用天平测量它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它的质量m=52g.
(3)把小石块浸没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小石块的体积为20cm3,则小石块的密度为2.6×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如图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请完成实验探究.

(1)如图甲,从左到右分别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将三者中心调至同一高度并在同一条直线上.
(2)不断改变蜡烛与凸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所得数据 如表中所示.
实验序号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光屏上的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
14013.3
23015
32020
41530
510光屏上没有像
68光屏上没有像
(3)由表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选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如图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至 16cm 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B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5)实验中,屏上已成清晰的像,此时固定蜡烛,将透镜换成一个焦距稍小的凸透 镜进行实验,则光屏需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此刻的像比换镜前小(选填“大”或“小”).
(6)如图丙,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眼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远视(选 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在科学探究课中,实验小组同学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可能与压力大小 有关”,他们选用了重10N的物体完成了如图所示的三次实验.

(1)三次实验中,每次都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拉力等于摩擦力.
(2)通过比较甲、乙 两图,可以验证他们的猜想.得出的结论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3)在图乙实验中,若拉力增加为5N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