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由图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特点,由b图分析并读出其示数;
(2)根据串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电流,从而求出R2的阻值;
(3)根据电压表量程,根据串联电路特点,可知要使电压表示数变化最大可用变阻器替换R1,由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
(1)由图a可知,R1和R2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电压,
由串联电路特点可知,U1+U2=12V,
由图b可知电压表指针指在最大值处,所以电压表使用的是0-3V量程,示数为3V,即R1两端电压为3V;
(2)根据I=$\frac{U}{R}$得电路中电流:
I=I2=I1=$\frac{{U}_{1}}{{R}_{1}}$=$\frac{3V}{10Ω}$=0.3A,
所以R2=$\frac{U-{U}_{1}}{I}$=$\frac{12V-3V}{0.3A}$=30Ω;
(3)若用变阻器替换R2,即变阻器与R1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当变阻器最大值越小时分得电压越小此时,R1分得电压越大,
即当用10Ω 3A替换R2,滑片在最小值时,R1电压最大为12V,
由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当变阻器连入阻值最大10Ω时,滑片在最大值时,电压表示数最小,
$\frac{{U}_{1}}{{U}_{滑最大}}$=$\frac{{R}_{1}}{{R}_{滑最大}}$=$\frac{10Ω}{10Ω}$=$\frac{1}{1}$,
U1=$\frac{1}{2}$U=$\frac{1}{2}$×12V=6V,电压表变化范围6V~12V,变化了4V,
若用变阻器替换R1,当变阻器连入阻值为0,电压表示数为0,
当变阻器为最大值时,且其最大值越大,分压最多,则应选择50Ω 1.5A的变阻器替换R1,
由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frac{{U}_{滑最大}}{{U}_{2}}$=$\frac{{R}_{滑最大}}{{R}_{2}}$=$\frac{50Ω}{30Ω}$=$\frac{5}{3}$,
所以此时电压表示数最大:U滑最大=$\frac{5}{8}$U=$\frac{5}{8}$×12V=7.5V,即电压表变化范围0~7.5V,变化了7.5V.
综上所述,可用50Ω 1.5A的变阻器替换R1,电压表使用0-15V量程,电压表示数的变化量最大为7.5V.
答:(1)R1两端的电压为3V;
(2)R2的阻值30Ω;
(3)a、50Ω 1.5A;R1;b、电压表示数的最大变化量为7.5V.
点评 本题考查串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公式的应用,根据电压表指针所在位置和电路特点判断电压表量程是解题的关键.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孤掌难鸣”--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 |
B. | “水涨船高”--浮力 | |
C. | “隔墙有耳”--固体传声 | |
D. | “四两拨千斤”--二力平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将蜡烛向右调节 | B. | 将光屏向右调节 | C. | 将透镜向左调节 | D. | 将透镜向右调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升华 | B. | 冰箱冷冻室的霜--凝固 | ||
C. |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汽化 | D. | 深秋草叶上出现露珠--液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U(V) | 0.5 | 1.0 | 1.5 | 2.0 | 2.5 | 3.0 |
I(A)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点向下的压强比向上的压强大 | B. | b、c两点的压强相等 | ||
C. | a、c两点的压强相等 | D. | b点的压强比c点的压强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