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甲、乙两个不同的物体,吸收了相同的热后,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比热容比乙的大                                  B. 甲的比热容比乙的小

     C.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一样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D解:

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甲、乙两个不同的物体,所吸收的热量相同的热量后,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高;由公式Q=cm△t知:由于甲、乙两物体的质量大小不确定,所以无法确定甲、乙两物体比热容的大小关系.

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时,小明记录数据如下:

     

(1)在做表Ⅰ中的实验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  ,依次进行的第1、2、3次实验过程中,滑片P应向  ▲  (选填“左”或“右”)滑动;

                    表Ⅰ                     表Ⅱ

实验

次数

电阻R1=10Ω

U/V

I/A

1

1

0.1

2

2

0.2

3

3

0.3

实验

次数

电压U=3V

R1

I/A

4

5

0.6

5

10

0.3

6

15

0.2

(2)在做表Ⅱ中的实验时,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  ,依次进行的第4、5、6次实验的过程中,滑片P应向  ▲  (选填“左”或“右”)滑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是小明根据速度公式对该汽车运动快慢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他将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图示是他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画出的光路图,他还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入射角α

0°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0°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0°

11°

22.1°

35.4°

40.9°


(1)根据实验现象,可初步得到如下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时,在水面处会发生__ 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_ ,且折射角__ _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③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向水中时,折射角等于__ _ 度。

(2)除上述得到的结论外,你还能初步得到哪些结论?请写出其中一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B. 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 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有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 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汽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由欧姆定律I=导出R=,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大

     B. 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小

     C. 导体的电阻在电流减小到零时非常大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人们发现自然界存在着两种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为  电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一位年轻护士忙碌中把一支体温计用力甩了几下后,用该体温计先后夹在甲、乙、丙三人腋下测了体温.测得读数分别是37.2℃、37.8℃、37.8℃,则关于三人体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是37.2℃,乙和丙都是37.8℃

     B. 甲和乙都是37.2℃,丙是37.8℃

     C. 甲是37.2℃,乙是37.8℃,丙可能低于37.8℃

     D. 甲、乙、丙都是37.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学习光学知识后,小明同学对“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进行了思考,他所用的器材和做法如图所示:取一块玻璃板竖直放置,取两支同样的蜡烛A和B,将A点燃放在玻璃板前.

(1)眼睛始终在蜡烛A的  (选填“同一侧”“另一侧”)观察,这是因为蜡烛A的像是由于光照射到玻璃表面发生 (选填“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形成的.

(2)小明把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某位置时,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恰好与蜡烛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仅根据这步实验,小明就提出:“若将蜡烛A移到其他位置,玻璃板所成的像始终是与物等大的”,他这一提法属于  

A.猜想   B.评估   C.设计实验   D.实验结论

 (3)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4)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调节蜡烛B的位置,当  时,B的位置即为A的像所在的位置.

(5)通过实验可发现,平面镜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