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小明观察发现,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由此猜想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为了验证猜想,小明决定进行实验.

(1)要完成操作,除了需要如图甲所示的一根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力已知)、铁架台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刻度尺,进行实验后小明记录数据如表,表中明显错误的是第4次实验.
试验次数1234567
拉力(钩码总重)F/N0123456
弹簧伸长量△L/m00.400.801.701.602.002.40
(2)去除错误的一组数据,在图乙中作出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曲线.
(3)由图象可验证小明的猜想是正确(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分析 (1)①要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拉力的关系,因此需要测量弹簧的伸长量和拉力,据此确定实验器材;
②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量越大.
(2)图象中横坐标表示弹簧受到的拉力,纵坐标表示弹簧的伸长量,利用描点法画出图象.
(3)根据图象得出相应的结论,从而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

解答 解:(1)①钩码的重力已知,因此不需要测量,实验中要测量的是弹簧的伸长量,所以需要刻度尺;
②分析数据发现,除第4次实验数据外,其余6次弹簧的伸长量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因此第4次实验数据是错误的.
(2)将表中拉力对应横坐标,弹簧伸长量对应纵坐标,图象如下:

(3)由图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拉力成正比,因此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1)刻度尺;4;(2)如图;(3)正确.故答案为:(1)刻度尺; 4;(2)见上图;(3)正确.

点评 本题考查了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拉力的关系,是中考中常见实验的考查,是考试的热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均为电压表时,两表示数之比U:U=3:1;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均为电流表时,两表示数之比I:I=2:3,相同时间内R1、R2产生的热量之比Q1:Q2=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射出的箭能够在空中继续飞行,这是因为箭具有惯性;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而人就前进,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下表为小明同学做“研究弹簧的长度与拉力关系”的实验记录数据:
拉力F/N00.51.01.52.02.53.04.0
弹簧长度L/cm2346788
(1)请帮小明同学填写漏掉的数据(填在表格中)
(2)由数据可知,弹簧的原长L0是2cm;
(3)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4)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弹簧测力计;
(5)小明作出了如图所示的三个F-L图象,其中B图是正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小明在选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中,发现测量大小相同的力时,用不同规格的测力计,弹簧伸长的长度不一样,对哪些因素会影响弹簧的伸长量,小明有三种猜想:
猜想1:制造弹簧所用的材料可能影响弹簧的伸长量
猜想2:弹簧的原长可能影响弹簧的伸长量
猜想3:弹簧的粗细可能影响弹簧的伸长量
小明为探究自己的猜想,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
①将一根弹簧剪成长度不同的两根,测出两根弹簧的初始长度L1、L2
②固定弹簧的一端,用大小相同的力拉弹簧,测出两根弹簧的对应长度L1′、L2′.
③改变拉力的大小,重复实验步骤①②,记录实验数据.
(1)该实验方案研究的是猜想1(填写序号).
(2)实验方案中将“一根弹簧剪成长度相同的两根”,这样做的目的是得到材料、粗细均相同的两根弹簧.
(3)实验方案中“用大小相同的力拉弹簧”表明弹簧的伸长量还与拉力大小有关.
(4)探究此猜想需要研究和比较的物理量是弹簧的原长和对应的伸长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为了测量不规则石块的密度,小华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0”刻度后,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横梁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2)测量质量时,应将石块放在左盘中,在另一盘加入一定量的砝码后,天平的指针偏向左侧,再加入最小的5g砝码后,指针偏向右侧,这时石块的质量小于(大于、等于、小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接下来的下来的操作是取下5g砝码并向右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3)天平平衡后,结果如图乙所示,石块的质量为33g.
(4)在量筒中注入15ml的水,系上细线后将石块放入,如图丙所示,石块的体积为10cm3,石块的密度为3.3×103kg/m3
(5)如果细线的直径是0.5mm,则细线对所测石块的密度无影响(有、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星期天开展一次登山活动,想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测量花果山的高度.若已知在竖直方向每升高10m大气压强减小△p,且山下的大气压强为p0
他们随身携带了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容积为V)、弹簧测力计、细线、刻度尺等.到达山顶后,他们首先排尽针筒内的空气并用橡皮帽封住其小孔,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中针筒与活塞之间的摩擦不计)
(1)为了测量山顶的大气压强,你认为实验中应测出的物理量有(指出物理量的名称并用相应的符号表示):注射器带刻度的长度L;拉动弹簧测力计时的拉力F.
(2)山顶的大气压强p=$\frac{FL}{V}$(用所测量的物理量及已知量表示);
(3)花果山的高度h=$\frac{10({P}_{0}V-FL)}{V△P}$(用所测量的物理量及已知量表示).
(4)在海拔两千米以内,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少111Pa.若某处气压计示数是91120Pa,则该处海拔是800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现有甲、乙、丙三盏灯,分别标有“220V 40W”和“110V 40W”和“36V 40W”的字样,把它们分别接在不同电源电压的电路中,都在正常发光,则:D
A.甲灯最亮     B.乙灯最亮     C.丙灯最亮    D.三灯一样亮
理由:三盏灯的额定功率相等,正常发光时实际功率相同,灯泡亮度由实际功率决定,所以三盏灯亮度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在“探究导体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实验中,老师提供的器材有:电源(电压恒为4.5V),电流表、电压表和开关各一个,四个定值电阻(10Ω、15Ω、20Ω、30Ω),滑动变阻器一个,导线若干.
(1)请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在图(甲)中将实验电路图连接完整.
(2)实验时,小红先在ab间接入10Ω电阻,移动滑片P至一位置,记录相应的电压、电流值;再改接15Ω的电阻,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较上一次应靠近c(选填“c”或“d”)端,才能完成数据的测量.
(3)通过实验数据,得到如图(乙)所示导体的电流I 随电阻R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得出结论: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4)本实验需在ab间先后接入上述四个定值电阻,为完成整个实验,应该选最大阻值不小于15Ω规格的滑动变阻器.
(5)小雨重新设计了电路,保持电压表的示数为1.5V,得到了与图乙相同的数据,也完成了实验探究.小雨和小红的实验相比不同之处是:电压表接在了变阻器两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